▲骨科部手外科邱詠証主任表示,臂叢神經損傷曾被視為醫學界的重大挑戰,隨著醫學的進步,對於此類損傷已有較清晰的治療方針。(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復健部莊天佑副院長說明,一般超過 50 歲後,神經修復效果明顯下降,須及早介入手術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圖/記者廖妙茜拍攝)
一般病人接受治療後,上肢功能恢復的程度取決於受傷程度、接受治療的時間及病患年齡,越年輕恢復效果越好,一般超過 50 歲後,神經修復效果明顯下降。而臂叢神經損傷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神經牽拉傷經過保守治療和 3-6 個月休息後,可恢復正常傳導功能。後兩者神經斷裂、神經撕脫則需要較複雜的神經移植或轉位手術,須及早介入手術治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我們的使命不只是修復肢體功能,更是幫助病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念。」邱詠証主任表示,過去這類損傷常被視為難以治癒的重症,病人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透過顯微手術與個性化復健計畫,便有機會重拾健康與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