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政策太樂觀 興達海基應先究責
為了媒合綠電買賣,中鋼被授命主導成立泛公股售電平台「台智電」,不管是工會或立委,都憂慮成為另一個錢坑。其實,投資台智電是利是弊,可以討論。但在此之前,請先檢討中鋼配合風電國產化成立的興達海基大虧決策,不能當沒事,找出該負責的人與原因,徹底檢討,杜絕重蹈覆轍。
台智電這家泛官股售電平台,是一種「集資團購」綠電概念,先統包風場發電,再賣出去給有需要的企業,股東還有優先以成本價認購權利。
雖以5.5元收購綠電不低,但像中鋼本身就有5.8億度綠電需求,只要不是百分百持股,即使出現綠電購太多賣不完慘況,應也不至於虧損。要不要持續投資,可以理性討論。
但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昨天在立法院點出,當初押著中鋼做這件事,讓興達海基64億打水漂是一種「政策殺人」,卻是不能忽視。
回顧興達海基,是時任經濟部長沈榮津力推「風電國產化」政策下的產物,工業局(現為產發署)2018年1月公布產業關聯方案,規定水下基礎產業100%本土化焊接,中鋼就擔起這個國產化重責,成立興達海基。
一位中鋼老員工感嘆:「當初大家都想得太樂觀」。一開始沒想到學習曲線那麼長,以為中鋼有鋼構、焊接技術,殊不知水下基礎的高端焊接大為不同。且興達港水深不足,一開始只做6MW風機水下基礎還可以,到後來的第三期9.5MW,水深就不夠。當然這中間還有開發商故意縮短交貨期,藉故打回票想自行進口等原因,都是失敗原因。
這些問題,現在回過頭來看,主事者從沈榮津、產發署,再到當時的中鋼前董事長鄒若齊等,是否評估不足,都有責任。當時中鋼還成立風電部門,要大舉投資,要不是前董事長翁朝棟接任後,發覺中鋼沒能力做那些,砍到只剩興達海基一案,現在還不知要虧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