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不降反升 醫籲修產檢頻率、增安胎藥可近性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台灣新生兒人數逐年下降,早產兒比率卻不降反升,醫師分析晚婚晚育是主因,除了鼓勵適齡生育,國內懷孕中晚期產檢頻率偏低、副作用低的安胎藥使用對象受限等,可通盤檢討。

每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衛生福利部104年提供的世界早產兒日新聞資料顯示,台灣每12個新生兒有1個是早產兒,到今年的世界早產兒日,台灣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早產兒,每年大約有1萬3000名早產兒,這個數據恐持續上升,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晚婚晚育是最主要原因。

詹德富說,高齡孕婦易出現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病對孕婦健康的危害,就是被迫提前生產的原因之一;另外,隨著政府補助不孕症夫妻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比例增加,試管嬰兒多胞胎率提高,多胞胎也會導致早產,呼籲有生孩子規劃的夫妻及早執行生育計畫,才是減少早產的不二法門。

台灣晚婚晚育趨勢之下,制定對策盡可能減少早產兒誕生,刻不容緩。詹德富建議,政府可以從「調整產檢頻率」下手,懷孕第24至28週是早產高風險期,但現行產檢頻率為1個月1次,可考慮針對早產高風險孕婦增加這段期間產檢次數,及早發現孕婦異狀安排住院,減少早產發生。

另外,詹德富也提到「調整安胎藥物使用」。他說,市面上已經有其他副作用較低的安胎藥物,但在台灣使用這些安胎藥物的費用高、藥物使用對象、次數受限,建議副作用較低的安胎藥物使用應該更與國際接軌,讓早產高風險孕婦更容易使用到。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表示,守護早產兒健康成長是重要任務,與全國合作醫院推動居家照護計畫,在早產兒出院前透過完整的評估,提供居家照護、訪視及專線諮詢等服務,將專業醫療團隊的照護從醫院延伸至早產兒家中,持續提供服務至早產兒矯正年齡滿2歲。

出生僅920公克的巴掌仙子小翔與妹妹在27週時一同早早來到世上,他出生2週檢查發現有腦室擴大及周腦室白質軟化症等,小翔回家後,彰化基督教醫院個管師透過居家訪視和諮詢專線,不僅解答媽媽照顧的疑問,主動掌握小翔4個多月大還無法翻身,讓復健療育課程資源及時介入。(編輯:管中維)11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