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連年拿下全球最佳銀行!策略長林鑫川曝數位轉型秘訣「3把劍」

星展銀行(DBS)為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同時是東南亞最大銀行,不僅曾被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也連續拿下「全球最佳銀行」獎項。針對星展銀行近年的卓越表現,新加坡星展集團策略長林鑫川今(16)日表示,主要是靠戰略選擇、執行力道及數位轉型,並指出為達到數位轉型目的,他們曾請教Google、Amazon、Netflix、Apple、LinkedIn、Meta等科技公司。

林鑫川從事銀行業超過20年,過去曾擔任星展銀行台灣地區總經理,現為新加坡星展集團策略長暨轉型處總負責人,同時也是星展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在星展集團策略規劃與執行上擔任重要推手。為此,長風文教基金會今(16)日下午舉辦長風演講,由風傳媒、台灣金融科技協會擔任協辦,邀請林鑫川來台分享關於星展銀行成功的經驗,以及給予台灣企業在全球佈局方面的啟示,同時由法界專家、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執行長蔡玉玲擔任主持人。

曾在2018年至2023年擔任台灣地區總經理的林鑫川一開始介紹起自己,他打趣說道「我姓林,跟JJ林俊傑一樣的『林』,也是新加坡人,曾在台灣待了5年,去年才回新加坡,我的名字是鑫川,三個黃金的『鑫』,川流不息的『川』,所以首先在此要特別以我的名字祝福諸位,在這林林總總的生活當中,能夠賺的滿城盡是黃金甲,業績長紅,川流不息。」林鑫川才剛開場,便馬上贏得滿堂掌聲。

對於星展銀行成立背景,林鑫川首先介紹,星展銀行於1968年成立,當時是新加坡獨立的第3年,與馬來西亞分道揚鑣後,新加坡把全世界都當成市場,重新招商引資、培育本土企業,但大多銀行不願承擔風險,因此新加坡政府成立融資小組,隨需求規模逐漸擴大,轉為「新加坡發展銀行」,最後改稱「星展銀行」。歷經50多年發展,星展銀行成為東南亞最大的銀行,市值至今突破9百億美金,能做到今日成績,主要是靠戰略選擇、執行力道,以及數位轉型。

林鑫川說,星展銀行近幾年一直在調整業務重點,過去著重在放款方面,需要大量資金與承擔風險,因此這幾年調整佈局財富管理、現金管理等收費業務,股本回報率(ROE)較高。不僅拿下許多最佳銀行獎項,也連續10多年被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甚至信用評級為AA+,「星展銀行並非經營在高風險地區,卻能有很高的回報,這也很有趣。」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不少歐美體系銀行撤回國內,讓星展銀行有拓展國外機會。林鑫川指出,星展銀行在當時開始到香港、台灣、中國,用資金支持當地公司成長,同時與這些國家建立更緊密關係,當時中國也開放企業到國外融資,讓貿易融資、離岸人民幣業務蓬勃發展,加上亞洲崛起造成中產階級出現,大幅增加財富管理需求,讓星展銀行在2010年至2014年間賺到第一桶金。

林鑫川分享,為充分使用公司資本,加上全球出現新型態產業,數位平台公司也能提供銀行服務,讓星展銀行有了「數位轉型」的轉折點,於是他們開始學習如何使用科技處理業務,期間拜訪了「用很多開放原始碼的Google、使用大量雲端的Amazon、採用自動化的Netflix、學習Apple的設計概念、從LinkedIn學習組織,以及Meta的連結能力」。

對於星展銀行數位轉型,林鑫川提出,星展銀行有3把劍,第一「徹底數位化」,採用微服務、雲端、敏捷開發等,同時讓開發團隊與業務更有共識;第二「從客戶角度思考問題」,除了達成功能目的外,也要顧及客戶情緒感受,帶給客戶尊榮感,並運用人工智慧收集客戶意見;第三「改變全體員工思維」,在高層主管帶動下,提供同仁培養創新能力的工具,讓大家感受到星展積極拖動變革的決心。

林鑫川也說,各產業轉型都有「數據就是新氧氣」的共通點,於是星展公司把人工智慧工業化,設立了一套人工智慧的使用規範,並把分在12個不同單位的共同數據庫,集合起來變成單一平台,目前有5.3PB(1PB約等於1000TB)的數據,比Netflix還多,所以星展公司對客戶每天的交易都非常清楚。

針對星展銀行做數位轉型的目的,林鑫川說明,首先是要快速、大量、低成本的拓展客源,其次是低成本、即時提供客人金融服務,第三為突破連結性,加強銀行與客戶的黏著度。此外,他們發現銀行並非唯一要數位化的產業,為幫助其他公司轉型,星展公司推出了RAPID服務平台,解決企業與銀行來往的繁瑣過程,讓公司連結網路銀行更有效率。

林鑫川強調,星展銀行的品牌承諾是「Live More Bank Less」,在中英文翻譯差異之下容易造成誤會,更難以讓台灣人理解品牌理念。不過,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發現,民眾或企業要與銀行來往過程很繁瑣,星展銀行為達成金融繁瑣少、生活更美好的目標,於是中文主打「生活隨性,星展隨行」代表品牌精神。

台灣銀行能彎道超車星展?林鑫川回「有可能」:三接銀行要拓展海外

主持人蔡玉玲問道「當蘋果、亞馬遜等Bigtech都進來申請金融執照,銀行要如何應對?」林鑫川回答,2014年Bigtech紛紛出現,才促成星展銀行做出數位轉型改變,不過Bigtech比較針對消費金融或中小企業,中大型企業與高資產財富管理客戶還是比較喜歡互動,如果單純只有網銀、沒有分行,恐怕還是不可行的,其實網銀賺錢的沒幾家,銀行發展至今也有一定經驗純熟度,所以Bigtech申請金融執照不一定有優勢,對轉型後的星展銀行也不會造成威脅,但還是建議其他銀行要有相應佈局。

至於台灣有AI產業、科技人才等優勢,台灣銀行想彎道超車星展有沒有可能?林鑫川想了一下回答,新加坡能做到的,台灣沒理由不能做,因為台灣有科技優勢,但還是要集中資源,如果太分散、太多元就很難辦大事,大家在投資風險承受度也要有共識,另外,台灣有三接銀行「最接地氣、最接國際、最接人才」,建議找出一批幹部帶領台灣接地氣的銀行拓展海外;「當然可以,我們都是華人,怎麼不可能!」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