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0年龍子再度少於虎子 出生數等不到「龍年效應」國發會回應了
2024年新生兒數僅13.4萬,年減715人,出生數續寫歷史新低。內政部今天公布2024年人口統計,龍年效應消失。少子化與高齡化夾擊之下,台灣人口結構拉警報,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坦言,這確實是嚴峻問題,政府努力端出積極作法,生育、人口、人才政策多軌並進,同時期待AI成為「即戰力」。
2024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僅達13萬4856人,較2023年減少715人,不僅延續近9年負成長趨勢,更打破華人傳統觀念中「龍年生育率高」的慣例。自1958年內政部統計以來,僅1964年出現過類似情況,當時龍年出生人數41萬餘名,低於1962年虎年的42萬餘人。
今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台灣總人口數為2340萬220人,較前年減少2萬222人。其中,人口自然增加為負6萬7251人,雖然人口社會增加達4萬7029人,仍無法抵消自然減少的趨勢。
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台灣人口數將持續下降,預計從現今2340萬人降至2070年的1497萬人。2025年台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20%,到2070年更將攀升至46.5%。
為改善低生育率問題,政府規劃多項措施,包括擴大人工生殖補助範圍、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同時著重提升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率,並積極研議因應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的財政政策。
高仙桂直言,不只台灣,許多先進國家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共同挑戰,甚至日本有人以「高齡化的寧靜危機」,形容對社會帶來的多面向衝擊。
高仙桂表示,國發會去年10月發布人口推估,發布時間往後延,也是因為政府內部希望提出更積極的作法,這部分將由少子化辦公室統籌彙整各部會作法,並檢視執行成效。
目前政府盤點未來努力方向,少子化方面,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勞動市場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經濟/產業方面,應積極應用人工智慧(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
國發會主委:看好AI成為人口議題的解方
財政收支方面,研議因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財政穩健因應作法;社會環境方面,研議因應超高齡社會,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及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
高仙桂坦言,即便政府努力扭轉低生育率的現況,對於眼前面對的社會、勞動問題,仍是緩不濟急,畢竟生小孩後,還要20多年他們才會進入社會,因此政府多軌並行,鼓勵生育、延後退休、攬才留才、提升中高齡及婦女勞參率都要努力。
高仙桂特別指出,AI商機大爆發,台灣因為製造基礎強大,創造亮眼成績,她看好AI成為人口議題的解方,以機器輔助生產力提升,降低對勞動力的需求,「這或許是比較新的機會」。
高仙桂直言,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看好機器人前景,顯示這塊確實大有可為,而台灣半導體產業實力堅強,有晶片、伺服器等優勢,也有實驗場域,可以先從製造業先行導入AI,後續服務業跟進,讓AI成為台灣勞動市場的即戰力。
責任編輯:許詠翔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