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固專欄】一首詩如何改變聖誕節

【曾子固專欄】一首詩如何改變聖誕節
【曾子固專欄】一首詩如何改變聖誕節

艾琳·布萊克莫爾Erin Blakemore發表在最新一期《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 的<一首詩如何將聖誕節變成今天的節日>( How a poem transformed Christmas into the festive holiday it is today)指出,著名的詞彙「這是聖誕節前一天晚上」透過流行長襪、馴鹿甚至聖誕老人來塑造了這個節日。但這首經典詩也引發了長達數世紀的爭議。(The famous words "'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shaped the holiday by popularizing stockings, reindeer, and even Santa Claus. But the classic poem also sparked a centuries-long controversy.)
它的線條不僅反映了聖誕節,還塑造了聖誕節
 Now, Dasher! Now, Dancer! 這幅插圖是為克萊門特·克拉克·摩爾 (Clement Clarke Moore) 創作的 1823 年詩《聖尼古拉斯來訪》的 1893 年版本製作的。美國人對聖誕老人的迷戀和送禮歡樂的傳統有著比人們想像的更複雜的背景。看看 1823 年 12 月 23 日出版的《特洛伊哨兵》就可以找到線索。
在那一天,讀者可以仔細閱讀水牛長袍和當地蜂蜜的廣告,或是了解國會的最新活動。但那些感受到節日氣氛的人可能會被第三頁上的「這是聖誕節前一天晚上」這句話所吸引。這首詩最初的標題是《聖尼古拉斯來訪的記述》,講述了一位父親遇到活潑的聖誕老人和他的馴鹿的故事。
現代讀者透過第一行更了解這首詩,可能會認為它對聖誕老人寄居在一間滿是昏昏欲睡的孩子和小心地掛著長襪的房子裡的描述,是對傳統聖誕節的令人安慰的描述。但據克萊門特·克拉克·摩爾 (Clement Clarke Moore) 稱,它的線條不僅反映了聖誕節,還塑造了聖誕節。這首詩後來改變了美國及其他地區的節慶面貌。
目前尚不清楚這首未署名的詩是如何到達特洛伊哨兵報的。這首詩是匿名發送的,只是當天報紙上發表的眾多詩中的一首。它的起源存在爭議,但摩爾後來聲稱這是為他的九個孩子寫的,並在1822 年聖誕節前夕大聲朗讀了它。顯而易見的,他們將其傳遞給其他報紙重版是 19 世紀期刊的常見做法。
聖誕節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美模板
「它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關於國內聖誕節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美模板,」東安格利亞大學美國文學和文化教授托馬斯·魯伊斯·史密斯(Thomas Ruys Smith)說,他研究美國聖誕節的歷史。摩爾的詩與傳統不同,它包含了另一個聖誕節的所有元素——雖然相對較新,但看起來就像今天的復活節彩蛋和萬聖節南瓜燈一樣​​正常。
這首詩流傳開來,讀者紛紛圍攻《哨兵報》,詢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14年後,隨著《紐約詩集》選集的出版,作家、古典學者克萊門特·克拉克·摩爾才向前邁出了一步。
那時,這首詩已經迷惑了一代孩子,並影響了後代的聖誕節傳統。史密斯解釋說,在 1820 年代之前,現代讀者無法認出聖誕節。各個地區對這個節日的慶祝方式(慶祝時間)差異很大,通常包括街頭慶祝活動和酗酒。
「那時聖誕節在美國還沒有廣泛慶祝,」史密斯告訴《歷史》。 “屆時,這將是一場借鑒舊世界傳統的喧鬧街頭慶祝活動。”這些習俗在西歐很流行,然後隨著第一批移民到這個新國家而傳播到美國。
創造聖誕節
摩爾詩中所反映的傳統截然不同。摩爾的聖誕節不是成人狂歡,而是熟睡的孩子和一個會在晚上潛入他們家送禮物的閃爍小精靈。裝滿玩具的長襪和聖誕老人本人都起源於荷蘭,源於荷蘭每年 12 月 5 日慶祝聖尼古拉斯的盛宴。
真正的 聖尼古拉斯是一位四世紀的主教——並不完全是聖誕魔法的形象。這首詩對一個長著酒窩、穿著毛皮的精靈的描述與荷蘭的傳統有很大不同。在荷蘭,聖誕老人身材高大、瘦削、留著長鬍子。根據荷蘭人的說法,這位聖人的傳統故鄉是西班牙,而不是北極,他還有一個備受爭議的助手黑皮特(Zwarte Piet)。即使在今天,一些白人狂歡者仍會描繪這個人物,一個黑皮膚、惡魔般的助手,經常被描繪成黑臉。這引發了荷蘭殖民和種族遺產的爭論,引發了傳統與現代社會態度之間的持續爭論。
荷蘭紐約人在家裡慶祝這個節日。但那些沒有荷蘭血統的人只能從摩爾的朋友華盛頓·歐文等人的奇幻故事中了解這項傳統。歐文 1809 年的小說《紐約史》是對一位虛構的荷蘭作家的戲仿,其中有一個夢,夢中抽煙鬥的聖尼古拉斯乘坐一輛魔法馬車在天空中飛翔,令旁觀者感到驚訝。
摩爾不是荷蘭人,但他是紐約人,他在寫這首詩時大量借鑒了荷蘭傳統。他詳細闡述了習俗,並融入了其他內容,例如聖誕老人依靠馴鹿拉雪橇的傳奇故事,這個想法取自一首 1821 年的詩,這首詩也在紐約匿名出版。摩爾更進一步,給馴鹿起了名字,最初包括Donder和Blitzen(荷蘭語中的「雷」和「閃電」)。
 
史密斯說,摩爾的詩出現在一個關鍵時刻:“正是在這個轉折點上,聖誕節變得更加註重家庭、家庭和孩子的家庭慶祝活動。”在美國早期,慶祝聖誕節是有爭議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認同美國早期白人定居者的嚴肅加爾文主義的人來說。但到了 1800 年代初期,改變已經開始。隨著城市的成熟和工業化的到來,美國人開始將假期與舒適的家聯繫在一起。在日益增長的大眾媒體的幫助下,這首詩有了更廣泛的受眾,聖誕節成為了家庭和孩子般的奇蹟的時刻。
一個孩子把長襪掛在地幔上的雕刻
這種魔法並不包括一些人認為聖誕節的重要部分:基督教。這首詩迴避了宗教,描繪了一個「祝所有人聖誕快樂」的世俗節日。這與許多加爾文主義者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加爾文主義者認為聖誕節如果要慶祝的話,也是一個莊嚴的節日。這也引發了聖誕節應該如何宗教化的持續爭論——史密斯指出,這場爭論至今仍在激烈進行中。
如果摩爾將荷蘭傳統與魔法(包括長襪、超自然的煙囪下降和飛翔的馴鹿)相結合是秘訣,那麼美國人就會效仿。這首詩的流行使得沒有荷蘭血統的家庭嘗試掛起襪子並贈送禮物,冒充神秘的聖尼克。很快,美國人也開始採用其他文化的傳統,從裝飾德國聖誕樹到發送和接收聖誕賀卡,這一做法由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於1843 年開創。加速了這一趨勢。
它最偉大的禮物是異想天開
一路上,「聖尼古拉斯來訪」一直持續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和佩里·科莫(Perry Como)等藝術家曾為這首曲子配樂,並在《聖誕老人》(The Santa Clause)和《國家諷刺》(National Lampoon's Christmas Vacation)等電影中被朗誦,並成為許多模仿作品的基礎。也許它的吸引力在於它的歌聲韻律,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很容易記住,或者是一個圓胖的、頑皮的聖誕老人,他的秘密工作在每個平安夜發生。
無論如何,這首詩仍然是有史以來閱讀最廣泛的美國詩歌之一,也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模板,美國人可以在這個模板上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對不斷演變的節日意義的擔憂。也許它最偉大的禮物是異想天開、仁慈的聖誕老人,在這首詩的最初引言中被描述為「那個樸素但令人愉快的父母仁慈的化身」。即使受摩爾影響的聖誕老人早已從你的煙囪旁經過,你也無法逃脫他幫助創造的節日——或者寂靜的房子幾乎普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