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法是什麼?和基本工資差在哪?最低工資有計算公式嗎?

最低工資法今年上路第一年,勞動部將於6月26日首度召開最低工資諮詢會,由專家研究小組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經濟成長率等數據,提出工資調整建議,提供第3季召開的審議會參考。究竟最低工資法是什麼?與基本工資有何不同?最低工資法適用對象是誰?有計算公式嗎?快跟著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一起來了解!

相關新聞》最低工資往調升方向走!工商界喊吃不消 傳產、小型企業恐陷失業潮

Money from Taiwan in the black wallet on a wooden background
最低工資法的訂立,旨在保障勞工的最低生活水準,對勞工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示意圖/Getty Images)

最低工資法是什麼?和基本工資差在哪?

最低工資法是總統蔡英文在2016年競選時就提出的政見,2018年由勞動部規畫最低工資法草案,去(2023)年12月立法院進行三讀表決,今(2024)年正式上路。依據契約自由的原則,工資原本應該由勞雇雙方議定,但為保障勞工權益及其最低生活水準,台灣以勞動基準法第21條第1項明定,勞雇雙方議定之工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而基本工資的審議程序與擬訂,是由勞動部下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參考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所訂定的社會、經濟指標審議。

既然現有法律已經規範基本工資,為何台灣還需要另外制定最低工資法?對此,勞動部說明,原本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屬於法規命令,位階居於法律之下,效力也較法律低;為了建構完善的最低工資審議機制,確保勞工能在最低限度下維持生計,有必要透過立法來提升法律位階。

你一定想發問,最低工資法所稱的最低工資,和我們過去熟悉的基本工資到底差在哪?其實兩者在意義上沒有實質差異,之所以要從基本工資改為最低工資,是因考量國際間均採用最低工資(minimum wage)一詞,於是採用最低工資法為法律名稱,以跟國際接軌。

最低工資法適用對象是誰?最低工資有計算公式嗎?

勞動部指出,為與基本工資制度銜接,最低工資法的適用對象,原則上和勞動基準法第3條所指相同。

接著你可能想提問,最低工資法是否有相關計算公式?答案是沒有。由於最低工資審議會會斟酌權衡社會、經濟情勢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表現,調整最低工資,以符合外界變化與社會期待,因此現階段並沒有針對最低工資法綁定公式。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也分析,若要訂出公式,勞資雙方恐怕難以達成共識,不訂定最低工資公式也是世界各國的主流趨勢。

最低工資法法條重點有哪些?

  • 組成最低工資審議會定期審議:勞動部應設置最低工資審議會,成員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代表組成,每年第三季召開會議,擬定具有共識的最低工資調整方案。

  • 明確審議參採指標:明定CPI年增率為應參採指標,以維持勞工必需的購買力,並明定十項得參採指標,就整體社會經濟情勢通盤考量,讓審議機制兼具穩定與彈性。

  • 完備議決和核定程序及行政院退回之重審機制:審議以共識決為原則,如無法達成共識,再以多數決作成決議。定明最低工資的核定實施程序,當行政院不予核定審議通過的最低工資時,勞動部應再召開審議會進行審議,並將審議結果報請行政院予以核定。

  • 建立跨領域研究小組先行評估機制:由專家學者與國家整體經濟社會情勢相關的各部會代表組成研究小組,分析最低工資實施的影響,並就審議指標數據的變動幅度和未來變化綜合評估,製成研究報告及最低工資調整建議,提供最低工資審議會參考。

  • 確保勞工最低工資權益並定明罰則:雇主要是違反最低工資規定,可處新台幣2萬元至100萬元罰鍰,地方主管機關並得依事業規模、違反人數或違反情節,加重罰鍰至150萬元,且公布姓名、要求限期改善,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

  • 與基本工資制度順利接軌:在最低工資法公告實施前,仍繼續適用原核定的基本工資,且首次訂定的最低工資不得低於原基本工資。其他法規有關基本工資規定未及修正者,適用最低工資法最低工資的規定。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游婉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