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台論再起 賴政府莫孤注一擲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距離賴清德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已逾半月,對岸的激烈反應與美國的猶豫不決,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圖景。這番景像是否令民進黨滿意尚不得而知,但若冷靜審視,賴的行為無疑是一場豪賭,而賭注恰恰就是台灣的未來。

賴政府此舉目的,對內,民進黨掀起的大罷免一度式微,但因在野反擊乏力,加上中選會暗渡陳倉,一度以35:0的奇觀使綠營開始觸底反彈,賴宣布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顯然意欲將原來以總預算為主軸的罷免替換成「抗中保台」,以仇恨動員催出支持者,憑藉政黨對決扭轉局面。

對外,中美元首會晤消息甚囂塵上,賴清德搶在此前表態,無非是甘於讓台灣化身為籌碼綁在美國戰車上,提升白宮對賴政府的能見度。然而,這場豪賭是否賭得太大?過去,民進黨是將兩岸衝突限制在「緊張」範疇內,如今是赤裸裸的對抗,這不僅會封鎖兩岸對話可能,也意味著不留餘地押寶美國。

這種戰略傾向其實非常可怕。迄今為止,川普不僅未對印太地區積極表態,且整體對外政策充斥著戰略模糊性。這個正是他在《交易的藝術》提到「在交易中,你可能做的最糟糕事情就是表現出迫切想要達成協議。這會讓對方聞到血腥味,然後你就死定了。」

然而,在調停俄烏過程中,川普早就亮出想結束戰爭的底牌,執行時卻一團亂麻,先與澤倫斯基在媒體前大吵一架,後又在歐洲盟友疑美論蔓延情況下,嘗試恢復軍事援助與情報協作。普丁發現美國此番舉止必然見縫插針,提出讓烏克蘭放棄軍援的苛刻停火條件反向施壓。

回過頭來看賴清德的押注。與俄烏類似,川普對印太也沒有任何明確方案,使得白宮既未像拜登那樣對台灣做出安全承諾,也使得美國各部門近期對台海局勢的態度是進退維谷。

例如,國務院甫在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國務卿盧比歐與陸方通話時又強調「不支持台獨」。美國印太司令部持續渲染大陸軍演有武統可能,但新提名的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則傳達要避免台北與北京爆發不必要衝突是白宮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壇「棄台論」聲音不斷擴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外交事務》提出「美國不應為了台灣而與中國發生衝突」。雖然直接談論美方「棄台」為時過早,但《外交事務》的風向則在說明台灣的地位,正伴隨著第一島鏈重要性沒有過去突出而下降;何況,政府改革、關稅大戰、俄烏衝突與中東問題,川普有太多優先的挑戰需面對,因此,眼下白宮態度曖昧,賴清德卻不留餘地的選邊站,無疑是孤注一擲的冒險豪賭。(作者為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