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見證 新增三個一般古物
(文資處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一般古物「台灣府城門額」新增兩名生力軍,包括「鎮北門門額殘碑」及「小南門門額」,並納入一0八年公告的「台灣府城門額」中,由原本一組四件增加為一組六件,適逢台灣府城建城三百年,更顯其意義與價值;另台南火車站前藝術家蒲添生作品「鄭成功銅像」,也指定為一般古物。
「鎮北門門額殘碑」及「小南門門額」,皆為清領乾隆時期修建台灣府城城門的重要歷史證物,與先前指定的「鎮北門門額」、「小北門門額」、「東郭門門額」、「大北門門額」,一併併入「台灣府城門額」中。
文資處說,物件見證自清領乾隆至道光年間城牆興建、修築歷程,與日治時期實施街道改正計劃,拆毀城牆史實,現今城牆、城門大多毀失儘留下有限文物,適逢今年台灣府城建城三百年,此類數量稀少的門額,更可提醒或喚起我們重視台灣府城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而地處台南火車站前圓環中央的鄭成功銅像,為名雕塑家蒲添生作品,為一九五0年初,台灣第一座以寫實手法雕塑的鄭成功全身立像。審議委員認為,蒲添生擅長掌握人物神態的寫實功力,其造型亦成為楊英風後續為延平郡王祠重塑鄭氏座像的主要參考,深具藝術性與典範性價值,既是特殊政治時空下的產物,也是本地歷史發展與時代變遷見證。
(文資處提供)
此外,於一一二年指定為一般古物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人像頭部殘件」,曾於一0六年委託南藝大團隊進行材質相關研究,當時檢測結果為「雪花石膏」,一一三年由市立博物館重新透過新的科學儀器檢測後,為避免造成一般大眾誤解,公告將材質變更為「大理石」。
文資處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委員組成審議小組審議,至目前為止,共有一0八組、八八一件古物(國寶三組六件,重要古物十四組一八六件,一般古物九十一組六八九件),數量之豐,足見文化古都盛名。
(文資處提供)
文資處表示,台灣府城在三百年後的今日,是許多台南人共同回憶與生活印象,古物為承載這段歷史的最佳見證,近年來市府持續與管理人、使用人及各調研單位緊密合作,期望藉由科學檢測、清潔修復,竭力推動古物保存與維護,確保文資價值,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