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務實與和善:臺滬雙城論壇的啟示/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當前兩岸關係政治氛圍冷峻,民間交流卻仍藏有巨大的暖流。2024年12月17日,臺北與上海在晶華酒店舉行的雙城論壇,再次提供具體證明。蔣萬安市長與上海副市長華源的演說,並非流於官方套話,而是實實在在地關注市民生活,釋放出雙方在文化與民生層面尋求共識的務實態度。這場論壇,已不單是兩市在城市治理上的技術合作,更是兩岸文化交流與理解的象徵,為未來民間和善互動鋪路。

一、城市治理與務實合作

蔣市長在致詞中強調,城市層級的合作應著眼於實際問題,推動市民福祉;華副市長則宣布恢復上海陸客赴臺旅遊,明確表示將涵蓋臺北市,為臺灣的觀光業帶來復甦契機。然而,相信臺灣民眾仍然對赴臺的陸客在行為和文化素養等方面有所期望,希望他們能夠展示良好的素質。但這樣的互動,無論是旅遊政策的突破,還是智慧醫療、綠能永續等合作議題,都直指兩市發展的實質需求。

此外,這些合作的更深意義,不在於一紙備忘錄或口頭承諾,而在於兩市高層對「人」的重新重視-陸客旅遊所帶動的並不僅是經濟數字的提升,更是文化理解的契機。雙方領導者都不約而同地將合作的重心放回民間,放回基層的「人」與「生活」。

二、民間文化交流的價值

兩岸交流的根本,從來不該只是經濟層面的互動,而是文化上的相互理解與尊重。陸客赴臺政策雖具經濟利好,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雙方人民在互動過程中,如何消弭誤解,建立起尊重彼此差異的文化共識。當大陸遊客來到臺灣,不只是欣賞風景或品味美食,更應透過實際接觸,理解臺灣社會的多元與開放。而臺灣民眾,也應以包容的態度迎接這些來自彼岸的訪客,展現出臺灣文化中溫和而友善的特質。

這種文化交流,不僅有助於消弭兩岸人民的偏見,更是對政治對立的一種軟性修復。這是因為,兩岸關係的未來,不能單靠政治協商,而需要更為深厚的民間文化認同與情感連結。雙城論壇所呈現的,正是這一交流理念的具體實踐。

三、從城市合作到兩岸未來

蔣市長和華副市長的務實態度,為當前兩岸交流提供一種「文化轉向」的示範-避開高層政治的紛擾,回歸到城市治理和民間交流的現實基礎上。臺北與上海的合作,從智慧城市到綠能永續,不僅推動兩市的現代化建設,也為兩岸關係注入穩定的動力。

臺滬雙城論壇提醒我們,兩岸交流的真正價值不在於短期的政治利益,而在於民間理解的積累。唯有透過這樣的文化互動與實際合作,才能為兩岸的未來搭建起真正穩固的橋樑。促使雙方放下成見,以平等、尊重的態度面對彼此,兩岸關係才有可能在政治僵局之外,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從此次論壇來看,兩岸的城市交流正逐漸走出一條「務實而溫暖」的路徑。當政治的寒冬尚未結束,我們更應珍惜這些民間層級的和善互動,因為這是未來兩岸和平共處最堅實的基礎。(圖/臺北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