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弱勢者飲食習慣不改 長大慢性病更多
弱勢學童受經濟影響很難吃得健康,營養師認為若不矯正飲食習慣,長大後慢性病更多;學者則認為問題源自經濟,政府可設計健康飲食方案協助,以免小孩因飲食不當而成了不健康成人、老人。
「有政府和民間扶助,弱勢家庭三餐無虞不難,但卻難保吃得健康。」衛福部基隆醫院營養科主任張皇瑜舉門診個案為例,一名照顧婆婆、兒子的單親媽,三餐幾乎都是早餐店外送鐵板麵等料理,結果自己和小孩虛胖,老人家健康也亮紅燈。
她說,大部分弱勢家庭家長沒有讓自己過得更好的動力,長期不注重營養均衡,全家人承受健康隱憂,如果只是給錢卻亂吃一通,反而把身體搞壞,加強飲食教育刻不容緩。她說,研究顯示學童期飲食常見問題包括油脂、膽固醇攝取過多,鈣質、鐵質和B群不足,零食吃太多、活動量太少,三、四名學童中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
「日本重視學童食育,下一代會影響未來國力,一定要教會學生怎麼吃。」張皇瑜表示,不少小學生尿酸偏高還有痛風、高血脂問題,長大後慢性病會更多。她舉例,學生到超商取食如果把牛奶變汽水,把買便當、健康三明治、飯糰的錢拿去買香腸、火腿、調理雞塊,當然可能虛胖或不健康。
衛福部基隆醫院兒科主任謝王虎表示,弱勢兒童缺乏足夠醫療資源,面臨較高健康風險,未能早期發現發育遲緩、營養不良、蛀牙或弱視。
暨南大學社工系教授吳書昀說,弱勢家長早年當孩子時就未被關注健康,當父母後忙於生計更沒機會獲得這些資訊;即使知道,總因生活夠累、挑戰夠多而沒餘力注意,因此弱勢家庭家長照顧下一代可能只求孩子不要生病,不知道牙齒、視力要定期檢查,也沒人跟他們談過健康飲食。
吳書昀表示,坊間診所幾百元掛號費對弱勢家庭不算小錢,「問題源自經濟,要解決的關鍵也是經濟。」建議政府透過免收掛號費,鼓勵父母帶孩子接受健康預防及健康促進服務。孩子上學有營養午餐,政府可補助弱勢家庭孩子早晚餐,具體作法是先改變弱勢家長飲食觀念,用鼓勵方式引導改變,例如到超商兌換餐飲,挑選符合健康飲食的組合餐。
為了改變這些家庭飲食習慣,二○二四歲末家扶中心送弱勢家庭禮物是快煮爐,可同時煮飯、蒸菜,也透過採買訓練等課程,引導受助家庭在有限資源中,學習買得巧、吃得均衡。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張淑慧說,日本民間有十萬家「兒童食堂」,每周或每月一次供應折合台幣約廿至六十五元的健康美味餐,對社會「隱性貧窮」兒童與家庭提供支撐,值得台灣取經師法。
更多udn報導
網列赴泰國旅遊8大誘人因素 一票人點頭:去過還想再去
作息每天大不同?研究指出「1行為」比睡滿8小時 更能降低死亡率
遭逢婚變父母又雙亡!摯友精神崩潰喊「被監視」 她求救怎麼幫
「黑暗榮耀」女星全裸露點畫面曝光!劇組證實:是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