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羅織經上演 全民要覺醒
近日有媒體發出體育署預算被刪11億的假訊息,黨政媒隨之順勢發起攻擊。與此同時,中選會最新審查確認有43件立委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層出不窮的罷免,令人不禁聯想到武則天時期那位專責監督百官、羅織罪名以打擊政敵的侍御史大夫來俊臣。歷史上,來俊臣藉由造假罪狀,最終反被揭露而身敗名裂,長安街頭人人拍手稱快。今天,我們看到執政黨利用罷免這一補救性的民主機制,對政敵進行政治攻擊,讓人不禁懷疑是否人手一本如來俊臣所寫的《羅織經》操作手冊?
罷免作為現代民主選舉中的一項權利,本應是選民面對嚴重失職或違背民意的政客時的最後防線。民進黨執政已進入第十年,連續執政本應使政府更穩定、更注重溝通協調,但現實卻是政黨劍拔弩張,社會分裂愈演愈烈。
歷史上,多次內部爭鬥導致國家分崩離析。東漢與西晉末年的動蕩、唐末藩鎮割據,甚至有人引外力導致滅國,如石敬塘割燕雲、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都告訴我們:內部爭鬥最終只會削弱國家整體對外抵抗的能力。中華民國建國後,台灣經歷長達數十年的戒嚴,那段歷史充滿痛苦,但也使我們明白:只有政治穩定、社會團結,才能保衛這塊淨土,推動國家進步。
如今,有人將罷免機制作為政治攻防的工具,不惜倒果為因,將解嚴後兩岸和平對話、穩定政局的成果拋諸腦後,指責和平推動者是「賣台」,這種以罷免為手段、以製造社會分裂為目的的行徑,無異於來俊臣羅織罪名。
民進黨既然連續執政多年,卻仍以在野模式行事,不重視社會整體的溝通與凝聚,恐怕早已無法贏得人民信賴。當一群現代來俊臣以罷免為武器,對抗意見不同的政敵,實質上是將本來就脆弱的政治局面進一步推向極端,甚至彷如明朝末前的流寇李自成一般將國家社會破壞殆盡,最終只會使台灣民主遭受更大損失。
不可否認,罷免制度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能發揮監督政客、維護民主的作用,但它必須在嚴謹、透明、公正的程序下進行。否則,任由政治勢力肆意操弄,便可能引發一連串不可預期的連鎖反應,使社會分裂、民心離散。對於普通民眾而言,看到罷免案層出不窮,不僅會對政治產生厭倦感,還可能認為民主已淪為各政黨互相攻擊的工具,從而削弱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當罷免變成常態,民主反而失去平衡,最終受傷的還是普羅大眾。
在這樣的時代,政黨、政治人物和全體公民都應回歸理性,正視台灣面臨的挑戰,拒絕一切極端手段。任由現代來俊臣繼續羅織罪名、罷免政敵,台灣民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歷史的悲劇或許就將等著我們重演。(作者為國民黨前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