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委託臺灣設計研究院改造二手商店場域 循環經濟減少廢棄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為推廣「資源循環經濟」與「減廢生活模式」,委託財團法人臺灣設計研究院規劃提出二手商店設計改造指引,日前舉辦示範成果發表會,包括臺北市中山區「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和萬華區「大水溝二手屋」為成功的案例,導入場域設計,擺設空間具時尚感,希望能逐步減少產生廢棄物,提高消費者維修及選購二手物的意願。
環境部表示,源頭減量和資源循環是實現淨零碳排放的基礎,而循環經濟做為核心概念,是推動綠色經濟的關鍵。透過綠色設計、綠色製造和綠色產業的發展,能夠逐步減少產生廢棄物,並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尤其,面對資源枯竭與環境挑戰,要推動源頭減量,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建構循環服務產業資訊媒合平臺,促進循環採購產品服務化新模式。因此,從綠色設計到二手改造,都要具有經濟效益,才能真正落實永續發展。
「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的改造優化,以年輕人視角進行設計,讓參與者了解環保,可以很時尚,也願意走進來。成果發表會現場,展示包括回收資源材質牆,可回收的拆解材料、以廢棄棧板設計的可移動式展示桌、用塑膠籃堆疊固定並以廢棄網球做成座墊的椅子等,非常吸睛。
惜福屋的空間寬敞明亮,視覺效果佳,擺設陳列物品清楚分類,標示明確,分為惜墨(舊書)、惜衣(二手衣)、惜金(其他物件)等區域,透過導入工業風時尚的元素,讓年輕人覺得是很酷的地方,一踏入就有舒服的感覺。都是將現有場域的東西拿出來改造,符合惜物愛物的理念。
「大水溝二手屋」將綠色導入場域設計,使得整個擺設空間具時尚感,改變過去凌亂、擁擠、分類不清的刻板印象,希望能將二手品升級,不但彰顯舊物故事特色,也融合年輕世代觀點,創造時代永續語彙,改造後,讓二手場域也能夠有煥然一新的設計風格,持續傳達愛物惜物的理念。
「大水溝二手屋」改造後,讓二手場域也能夠有煥然一新的設計風格,持續傳達愛物惜物的理念。(取自臺灣設計研究院臉書)
二手場域設計改造計畫,「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成為示範點。(取自臺灣設計研究院臉書)
二手場域設計改造計畫,「慈濟中山八德共修處惜福屋」讓年輕人覺得是很酷的地方,一踏入就有舒服的感覺。(取自臺灣設計研究院臉書)
二手場域設計改造計畫,導入場域設計,擺設空間具時尚感。(取自臺灣設計研究院臉書)
二手場域設計改造計畫,變得煥然一新。(取自臺灣設計研究院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