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結構定義性別 醫憂不公平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示,上任首日將停止「跨性別精神錯亂」,美國政府的官方政策將只有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國內醫師指出,跨性別族群是多元性別裡最弱勢的一群,科學證據顯示,他們的心理健康議題是值得關注的,「你希望看不到他們,但他們不會消失,可能轉為地下化,反而衍生更多問題。」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精神科醫師李俊宏表示,過去還沒有DNA技術時,在體育賽事中是以外表區分男女,但有些性別氣質無法靠外表區分,甚至可能有相反的判斷,因而衍生爭議,之後變成在某些國際賽事上必須全裸檢查性徵,卻讓賽事變成帶有屈辱意味。
李俊宏說,待DNA技術成熟後,體育賽事導入性染色體檢查,但也碰到一些問題,例如帶有XY染色體、但Y染色體表現異常,因此呈現出女性外在,或是帶有XX染色體、但身體分泌荷爾蒙,因而看起來像男性,因此目前國際奧會以睪固酮比例來分辨性別。
對於川普承諾「不讓男性參加女子體育」,也就是「男性歸男性、女性歸女性」的想法,李俊宏提醒,過去在運動史上也是如此,但實際上碰到很多困難。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傷科醫師、性別置換中心專責醫師胡瀞暄表示,性別是一種光譜,不只男性和女性,還存在流動性別及中間性別,不應只用生理結構定義性別,這樣對於靈魂裝錯身體的人是傷害、是不公平的。
李俊宏提到,在所有多元性別族群中,跨性別族群是最弱勢的一群,憂鬱症盛行率較高、自殺風險也較高,科學證據告訴我們,跨性別族群的心理健康議題是值得關注的,「你希望看不到他們,但他們不會消失,可能轉為地下化,反而衍生更多問題。」全國各縣市自殺防治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