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國會的下場
在政治制度發展的過程,由於議會代表人民制衡行政,專制王權往往視之為寇讎而橫加打壓,不是加以解散、拒不召開,再不就是慫恿暴民衝撞,甚至於派軍隊攻占。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嫌國會礙手礙腳,乾脆在1629年加以解散、暴政11年;他後來在1642年帶兵400衝入國會,逮捕不從的5名異議領袖,引發長達10年的內戰,終究以叛國罪被斬首示眾。
民國肇建初期,北洋軍閥肆虐,袁世凱發動「公民團」包圍國會,裹脅推己任大總統,沐猴而冠洪憲皇帝。共和恢復,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與府院之爭不斷,段策動各省軍頭組督軍團、抨擊國會亂政,又慫恿流氓遊民「請願」國會、毆打議員,脅迫對德宣戰。辮子軍張勳以調解為由進京勤王、要求解散國會,段曉以大義莫再干涉國會,他振振有詞是「監督國會」,終究復辟短命收場。
波蘭在18世紀被俄羅斯、奧地利及普魯士瓜分,直到一次大戰後才復國。民族英雄畢蘇斯基戰後出任國家元首,因憲法改為內閣制,有志難伸憤而退隱。他終究晚節不保,以政局不穩、經濟沉痾為由,發動政變,影武修憲限縮國會權力,建立「清理政權」。他不只撻伐反對黨、囚禁政敵,甚至在國會發動不信任案時,進駐90名武裝軍官恫嚇議員。
德國威瑪共和國後期政權更迭頻繁,少數政府仰賴緊急命令苟延殘喘。總統興登堡認為議會式民主無力處理危機,寄望崛起的納粹黨力挽狂瀾,沒想到引狼入室。國會大廈在選前被縱火,希特勒說服總統授權打壓反對黨,卻只獲得43.9%選票;他軟硬兼施,此後內閣可逕自立法,政府宣布黨禁、打壓媒體、整肅反對分子,最後乾脆合併總統與總理、自封元首,德國淪為極權統治國家。
西班牙在獨裁者佛朗哥死後展開民主化,百廢待舉;適逢失業率及通膨不斷高攀,巴斯克及加泰隆尼亞騷動不安,政府束手無策。國會在1981年推舉首相之際,200名配備衝鋒槍的國民警衛隊衝入,吆喝所有議員臥地,只有3名氣定神閒吞雲吐霧。鬧劇持續18小時,由於國王卡洛斯拒絕支持而流產,主謀被判30年囹圄。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經濟窘困,行政與立法對立。總統葉爾欽指控國會「保守反動」,在1993年宣布解散國會,國會彈劾反制,爆發嚴重憲政危機,百姓義憤走向街頭抗議、自動圍攏國會捍衛。掌握軍權的葉爾欽出動坦克炮擊國會大廈、遣特種部隊攻入鎮壓「法西斯及共產黨分子」,10小時後拿下負隅頑抗的議長等人。官方公布死亡人數147,俄羅斯民主曇花一現。
進入21世紀,儘管朝野分歧屢見不鮮,大軍壓境國會屈指可數。在2020年,薩爾瓦多總統下令軍警荷槍進入國會,「督促」議員同意購買裝備貸款案。次年,迦納朝野政黨因為議長產生相持不下,有勞軍方「維持秩序」;近日又改選,政客趕緊出面,信誓旦旦軍方不會再來。加彭軍方在2023年政變,囚禁總統、解散國會,又是老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