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背後的啟示:鳥擊風險與救援能力的再檢視/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2024年12月29日,濟州航空一架737-800型客機(編號7C 2216)從泰國曼谷起飛,在韓國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鳥擊,導致起落架故障。據官方稱當時機場風向風速為280°/4kt,能見度CAVOK(Ceiling (or clouds) and visibility are OK),經兩次重飛失敗後迫降於跑道,最終撞擊機場外牆並爆炸,造成181名乘客與機組人員中,計有179人罹難。這一慘痛事件,不僅暴露飛航安全中的鳥擊威脅,也突顯機場救援與消防體系的局限性,特別是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

對於飛航安全而言,鳥類一直是潛在的安全隱患。相較於人類在天空中僅百年的歷史,鳥類已經霸佔天空數千甚至數萬年之久。對於鳥類來說,民用航空器更像是入侵者,而大型鳥類(如猛禽)則更視其為威脅。此外,機場實際上是大、小型鳥類群聚的地點,因為在鳥類的遷移過程中,這些地點適合作為休息之所。而機場內的多樣生態環境,也形成了豐富的食物鏈。

誠如前述,航空器被鳥類視為威脅。因此,大型鳥類(如鷹、梟、隼或鷺)靠近機場,除獵捕小型鳥類外,還會不斷衝向在起飛和降落階段的航空器。由於大型鳥的體型與重量,若在起降階段相撞,可能導致發動機損壞或機體結構受損。此外,小型鳥類(如麻雀、夜鷹、八哥等)雖單次威脅較低,但由於活動頻繁,長期累積或在特定情況下,同樣可能對飛行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而有效改善鳥類群聚,以免造成鳥擊的防治作法,除減少機場周邊的水塘、垃圾場,及吸引鳥類的植被,以降低鳥類聚集風險。亦可利用雷達與現場巡邏結合的監控系統,及早發現並驅離鳥群。技術手段如聲波、光波、驅鳥球或無人機,也可作為非致命性的驅離方式。加上引入先進的鳥類活動預警系統,結合人工智慧分析數據,可提高鳥擊風險的預測與防控能力。

其次,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標準,務安機場因年航班流量低於3萬架次,而被歸類為等級2機場,主要服務中、小型航空器。依《民用機場救援與消防應注意事項》中規定,等級2的機場是僅配備一輛消防車和基礎救援設備的。然而,隨著國際航班量逐漸增加,該機場的救援能力等級早已不敷需求。此次事故中,737-800的迫降明顯超出機場設備的處理能力,導致救援滯後與傷亡慘重。

此外,中、小型機場在應急人力資源配置上,常因預算限制、區域吸引力不足,以及專業人員流失等問題,難以維持足夠的救援與消防隊伍。尤其是救援人員需具備航空專業知識,與高壓環境下的應變能力,培訓成本高、招募困難,使機場在面對大型災難時更加力不從心。

雖然可針對承接國際航班的中、小型機場,增加消防車輛、救援設備及專業人員配置,並提升急救能力培訓。然而,考慮到人力資源的挑戰,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區域性救援資源共享機制,讓鄰近機場或城市的救援隊伍能快速支援。

二、採用兼職或合作模式,聘請具相關背景的志願者,或退役專業人士參與應急支援。

三、通過提高待遇與職業發展規劃,吸引更多專業人才加入。

而機場與進駐的航空公司,應制定更詳盡的應急預案,並定期進行聯合演練,以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置效率。同時,演練中應模擬包括人力資源不足的情境,測試備用方案的可行性。

當航班量逐年增加時,機場應定期重新評估等級,並根據新需求及時升級基礎設施與救援資源,包括增加人員培訓經費,及支持長期的人力資源發展等規劃。鳥擊風險與機場救援能力的不足,是此次空難背後的重要因素。

飛航安全是一項多層次的保障體系,不單單是飛行人員的責任,更涉及航空公司、機場管理與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誠如前述,機場為CAVOK,表示當時天氣條件理想,因此排除能見度和雲層對飛行操作的影響。更加突顯此次事故人力資源的短缺,與機場應急能力提升的迫切性。每次的飛安事件,都必須從中汲取教訓,優化機場等級管理,強化鳥擊防治,並建立更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以確保每一次航班的安全,讓罹難者的犧牲成為推動飛安進步的動力。(圖/翻攝自韓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