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老鳥一心只想學自動化,沒人教菜鳥!AI 掀起職場世代隔閡

人工智慧的發展,預計將取代公司內許多重複性高的工作,像是行政文書或初階助理職位,公司也可能不再聘用實習生、助理等初階職位新人,這讓年輕世代的職涯路徑,與過去一路從基層員工慢慢爬的過程,有極大的不同,職場上不同世代的隔閡,也隨之加深。

資深員工忙著學習用 AI ,沒人培訓菜鳥

《商業內幕》指出,過去幾十年來,許多企業陸續取消了「新人培訓」,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卡普利(Peter Cappelli) 2014 年的研究發現,1979 年年輕員工平均每年接受約 2.5 週的培訓,但到了 1995 年,這數字已降至每年不到 11 小時,在往後的幾年,培訓時間降低的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幾乎是要求新人到職就有「即戰力」。

隨著 AI 的發展,組織傾向自動化許多初級工作,沒有人願意教導新人基本工作流程、熟悉公司業務的狀況更加嚴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奧斯特曼(Paul Osterman)的研究指出,約有五成的員工表示,過去一年中沒有接受過雇主提供的職業培訓。

科技公關公司 EZPR 執行長席創(Ed Zitron) 認為,管理階層對新 AI 技術的迷戀,正在扼殺年輕世代發展職涯的機會。回想過去,每個主管都是從基層員工,一步一步打雜、處理庶務學習職務的眉角成長的,而當企業只專注於導入 AI,自動化更多基本工作時,同時也忽略了新人的學習細節和培訓的機會。

這樣的職場現況,無疑加深了資深高層與年輕員工間對採用 AI 技術的歧見。據調研機構 Qualtrics 一份 6 月的調查顯示,有 64% 高階主管對 AI 能應用於工作上的潛力「感到興奮」,而基層員工只有 39% 這麼認為。

弭平職場世代隔閡,有何解?

1. 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

哈佛大學職涯顧問格瑞克(Gorick Ng)接受《Fast Company》訪問時指出,年輕世代的工作者,希望在職場中與上司有對話,希望在工作中能夠被理解和尊重。

美國律師事務所 Sterne Kessler 就做了很好的示範,他們的團隊有 1/3 的成員是 Z 世代,其人資總監哈瓦絲(Suzanne Hawes)帶頭每週召開「Z 世代流行語」活動,讓年輕同仁介紹當代最流行的簡語、迷因等,不僅可以為工作場域帶來一點笑料、拉近彼此關係,更有助於所有同仁理解新世代的流行。

「只要我們肯敞開心胸,去了解他們的興趣喜好,就能讓大家自由自在地交談,沒有『代溝』。」哈瓦絲說。

2. 調整合作方式、彈性辦公條件

除了溝通之外,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商業倫理教授賽琳娜斯(Tara Salinas)也建議企業應調整與年輕人才合作的方式,包括多使用社群媒體和如 ChatGPT 等科技工具,並在科技的賦能之上,給予人才更多元的辦公選擇。

《CNBC》報導,研究顯示 Z 世代對理想工作模式的想像各有不同,有人喜歡到辦公室與人相處;有人喜歡全遠距省去通勤時間;有人則傾向混合辦公,一週進辦公室一兩天。對於年輕人來說,運用 Zoom、Slack 等線上工具就是日常生活,所以企業大可不必強制他們選擇辦公地點,給予彈性,讓 Z 世代不被固定模式束縛。

3. 重視成長、發展機會

最後,則是成長發展的機會。Z 世代的工作者並非只把工作當作「糊口的工具」,而是希望能夠在工作中取得進步和成長。因此提供進修資源、安排導生關係、有明確的發展路徑,也是企業可以修補內部世代隔閡的方法。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指出,年輕一代的員工有著更好駕馭 AI 工具的能力,經驗不足兩個月的員工,在使用相關 AI 工具輔助後,生產力表現幾乎等於超過半年的員工。

然而年輕人的致命缺點在於軟實力不足,「一直以來,他們仰賴線上工具與人互動,因此較缺乏實際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賽琳娜斯說,此番 AI 熱潮,恐怕更深化這項弱勢。

因此,企業在導入 AI 的同時,還是得花點心力留任、栽培年輕人才,否則組織中的世代隔閡越是無法修復,長遠來看,似乎是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Washington PostFast CompanyCNBC

更多報導
你的溝通方式是數位還是類比?從黑膠和 Spotify 的對比,談職場有效溝通術
快樂的員工有更高生產力!看 Lululemon、Google 如何打造滿足幸福的企業文化
一堂近萬元「AIGC 工作流」,在 Hahow 賣破千萬元!到底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