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測試腦部深層刺激DBS療法 助治療巴金森氏症患者
現年48歲的范布瑞達原本正值壯年,但10年前確診罹患巴金森氏症,自覺整個人生幾乎瀕臨崩潰邊緣。巴金森氏症候群的成因,主要是腦部負責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流失,而多巴胺是腦神經裡訊息傳遞的必要元素。
目前除了藥物治療,在腦部植入晶片的腦部深層刺激DBS,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但以往只是單方向發出刺激訊號給患者腦部,無法適應不同患者的需求。而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目前正在測試這種透過行動裝置操控的軟體,一方面紀錄,一方面可以配合調整。
阿姆斯特丹大學神經外科醫師貝烏岱爾表示,「我們現在可以記錄患者的腦部神經活動,就是透過深層腦部刺激DBS,以前都只能發出刺激訊號。神經活動紀錄可顯示症狀的嚴重程度,讓我們得以依患者需求控制刺激訊號。」
同樣是腦神經的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失智症,在高齡化社會也讓人傷透腦筋。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認為,到2060年左右,美國每年新增的失智症患者會增加100萬人。其中超過55歲的中老年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約40%,當然這並非無法避免。
邁阿密大學神經醫學教授蓋爾文指出,「我們控制不了年齡、性別和基因,是吧?所以你可以多運動,多參加認知活動,你可以控制飲食,避免高血壓、糖尿病與膽固醇過高,減少這類疾病發生的風險。」
2013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曾有過研究指出,部份已開發國家因為失智症風險因子控制得宜,國民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相對較低,再次凸顯「預防重於治療」這句老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