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促國父銅像返湯德章公園

 

原豎立於民生綠園(今湯德章公園)的國父銅像,如今在二空新村文化園區重現天日。(文化局提供)
原豎立於民生綠園(今湯德章公園)的國父銅像,如今在二空新村文化園區重現天日。(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原矗立於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國父銅像,二0一四年遭「公投盟」召集人蔡丁貴召集群眾拉倒,十二日逢國父逝世百週年,由左翼聯盟、平行政府發起,邀集多位藍營民代齊聚原民生綠園(今湯德章公園),訴求讓國父銅像重返原地。

原民生綠園內國父銅像修復後,長期被置放於柳營科技園區,議會國民黨團多年來要求讓國父銅像重見天日,日前被悄然豎立在仁德區仁和里「二空新村文化園區」。

兩團體發起「國父孫中山逝世百周年,倫敦蒙難,台南落難,誰來為國父洗雪冤屈?」活動,批評當年激進人士以粗繩套在銅像脖子後拉倒,並在後背書寫粗言穢語,一國之父舉世敬重,卻在台南遭霸凌羞辱,在孫中山逝世百週年之際,紀念外,他們也要為國父討公道。

國父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民團和藍營議員齊聚湯德章公園,要求讓國父銅像重返原地。(記者林雪娟攝)
國父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民團和藍營議員齊聚湯德章公園,要求讓國父銅像重返原地。(記者林雪娟攝)

現場來了數十人,拿著國旗、國父遺像和標語,要求將國父銅像重返原地。國父銅像九日已重新豎立在二空新村文化園,仁和里民合力將銅像重新粉刷,民眾合唱〈國歌〉、〈國父紀念歌〉等,簡單隆重舉辦揭幕儀式。

文化局表示,該銅像為一九六五年為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由各界發起,設立於當時中區民生綠園,後因民間行動而被移除,遷至柳科典藏中心保存。二空新村文化園區去年改建完成,園區深入規劃,呈現從日治時期的空軍補給總庫,到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及在地居民共同形塑的空軍眷村文化與地方歷史,各項主題展深具歷史氛圍,在地方支持下,孫文銅像豎立在此,豐富眷村文化展示內涵,也為台灣多元歷史發展見證,並理解歷史中不同面向。

對此,議員們大表不滿。王家貞說,孫中山是一國之父,不是眷村之父,不該做小,銅像更不該偷偷摸摸、悄悄豎立,砲轟民進黨政府吃乾抹盡中華民國糧餉,踐踏中華民國國父,要求所有人讓國父銅像恢復榮光。

國民黨也批評,賴清德的愛將黃先柱銅像可進入公家社區型公園,國父銅像卻不能返「家」。

國民黨團書記長林燕祝痛批,目前只有政治鬥爭,民生綠園遭改名,湯德章銅像卻可存在,目前二空放置位置不佳,要求重返原地,也要求民進黨政府飲水思源。仁和里長梁珍全說,該處原為眷村,今逢國父逝世百週年,銅像豎立深具意義,歡迎各界前來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