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費時難掛號 醫籲調高給付

台東縣早療社工人力不足,勞心又勞力,非常辛苦,圖為社工員為孩童進行評估。(本報資料照片)
台東縣早療社工人力不足,勞心又勞力,非常辛苦,圖為社工員為孩童進行評估。(本報資料照片)

國健署去年7月推動免費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後,我國篩檢率、通報量雙雙提升,但篩檢需求大增,導致醫院、診所的篩檢門診大排長龍,不少孩子一等就是半年,且還得「掛得到號」;臨床醫師指出,替一名孩子篩檢耗時較長,但健保按件計酬,兒童發展篩檢門診產值低,降低醫師投入意願,甚至有醫院要求醫生停看篩檢門診,呼籲政府調整健保給付標準,提升誘因留住人才。

北市一名家長透露,六歲女兒出生於「口罩世代」,疫情時長期待在家,導致說話發音含糊、大舌頭,懷疑是語言發展遲緩。近期即將上小學,怕被同學嘲笑,帶到大醫院掛兒童發展評估篩檢門診,卻被告知至少要等半年,轉到診所掛號,卻因語言治療師只有一位,被請回家自行教導發音。

馬偕醫院兒童發展暨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陳慧如說明,門診替一位孩子評估約10分鐘,若孩子不配合,時間會拉長;如果是4歲以上孩子,會要求他們「說故事」評估敘述能力,時間會更長;有些孩子較認生,醫師得先和他們建立關係,才能得到較準確的結果,有時需得耗費到半小時。

陳慧如指出,臨床觀察,兒童發展篩檢率大幅提升,卻也顯現臨床人力不足問題。健保點值論件計酬,但兒童發展評估要花費較長時間,一小時只能看3到4人,但一般看感冒的門診,可以看10幾個人。

陳慧如表示,件數少、產值就不高,不僅降低醫師投入意願,也曾聽聞有小型醫院,要求醫師不要看兒童發展篩檢門診,轉看能收治更多個案的一般門診。她認為,健保未考量時間成本,政府應調整健保給付標準,留住人才、維持看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