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法官具軍事專業 法界樂見

據司法院統計,每年度各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多達數萬件,其中詐騙、洗錢的金融案件占最大宗,軍事審判案件僅占少數。(本報資料照片)
據司法院統計,每年度各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多達數萬件,其中詐騙、洗錢的金融案件占最大宗,軍事審判案件僅占少數。(本報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宣布要恢復軍事審判,法界認為,由於涉及案件數量少,對大部分法官影響不大,未來讓這些懂軍事的軍法官專門審理國防及國家機密案件,既符合專業審判考量,也可減少普通法院法官的案源。但有人直言,恢復軍事審判是民進黨「自打嘴巴」,這對當年高喊保障人權的綠營法界人士,情何以堪。

據司法院近年統計,每年度各法院審理的刑事案多達數萬件,其中詐騙、洗錢金融相關案件占最大宗,相較之下,軍事審判案件僅少數。以2013年軍審案件回歸法院審理狀況,當時司法院採「一次到位、二階段實施」原則,針對軍方審理中的409件案件,無縫接軌全數移轉普通法院。

近年重大軍事審判案件通常涉及共諜案,例如,前陸軍航特部601旅中校謝孟書等8名現退役軍士官被吸收成為共諜,謝孟書企圖駕駛「CH-47契努克」直升機叛逃大陸,還有人拍攝願意投降中共解放軍的心戰影片,最高法院依貪汙等罪判處謝孟書8人1年6月至13年不等徒刑確定。

但這樣的案件遭部分法律學者及軍事專家批評,普通法院對「叛國」軍人量刑過輕,無法達到嚇阻犯罪及符合罪刑相當原則,也因此呼籲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讓軍法官嚴辦軍人刑事案件,最後再由最高法院進行終局裁判。

不過,2013年洪仲丘士官枉死,25萬白衫軍走上街頭抗議,國防部長顧立雄更是死者家屬當時的辯護律師之一,主張軍事審判回歸普通法院,如今民進黨政府卻又要恢復軍事審判,也讓外界質疑當年力挺白衫軍、廢除軍事審判的親綠法界人士,是為了迎合特定政黨,政治性操作改變司法審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