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吃不完繼續吃?醫示警:4年菜重複加熱恐出事
馬上就要過年了,家家戶戶不免俗的都會圍爐,而依過去的習俗來說的話,不少人會將吃不完的菜冰起來,留到之後繼續吃,例如魚不能吃完,象徵年年有餘,不過「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就提醒,有4種菜色最好不要重複加熱,否則可能會吃下不少細菌,導致腸胃炎的發生。
許芷瑜醫師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夕夜通常會吃很多好料,不過她提醒,很多人年菜吃不完打包後就塞進冰箱,隔天餓了再加熱吃,雖然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大問題,但還是要注意,食物保存不妥,或反覆加熱的過程,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
許芷瑜醫師進一步說,過年後醫療院所常因腸胃問題大爆滿,她就遇過類似的案例,病患來掛門診時主訴腸胃不適,一天內腹瀉十幾次,伴隨嘔吐和發燒,經過詳細問診後,發現可能是過年期間,吃了保存不當的年菜導致的。她提醒,聚餐過後剩下的年菜被反覆加熱、放冷再冰的過程中,容易滋生細菌,讓腸胃不堪負荷,導致不適。
許芷瑜醫師點出除夕夜常見的4道年菜,如果今年家中飯桌上有的話,建議趁新鮮儘快食用完畢,若真的剩下來,基本上溫度在60℃以下,就建議趕快拿去冰,這是因為溫度在20℃至50℃間,細菌滋生速度最快,隔天要復熱時,則取出要吃的部分就好,不要全部復熱。
此外,食物加熱時,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因為有時候外面燙,不見得內部溫度夠,所以在加熱過程中可以稍微翻攪一下,並且最多復熱一回,再吃不完就考慮回收廚餘,不要再冰來冰去吃個3天還沒吃完。
4年菜反覆加熱恐腸胃炎
1.佛跳牆:
許芷瑜醫師指出,通常使用鮑魚、花膠、海參等珍貴食材,味道豐富美味可口,但是像佛跳牆、雞湯、火鍋等暖呼呼的湯品,在經過反覆加熱後,湯中會累積高濃度的普林,攝取過多高普林食物,可能導致血中的尿酸濃度升高,增加痛風的風險。
另一方面,像是佛跳牆這類經過長時間炖煮的湯品,食用後若沒有妥善冷藏,或是反覆加熱,也可能讓湯底滋生細菌,對腸胃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2.蒜蓉蒸蝦:
這道年菜簡單又大氣,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但像蝦子這類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未妥善保存的情況下容易變質,吃下肚也可能導致腹瀉,增加腸胃不適的風險。
3.長年菜:
台灣年菜中常見的長年菜有兩種,一種是芥菜,另一種是帶根菠菜,許芷瑜醫師提醒,葉菜類的維生素和纖維質對腸道健康有益,但反覆加熱後不但維生素會流失,特別是對腸胃較弱的人來說,容易引發脹氣、腹瀉或腸胃炎等不適。
4.海鮮羹:
這道菜也是經典年菜,羹中常見的蟹肉、肉絲、蝦仁等高蛋白質食材,重覆高溫加熱不但蛋白質變性,影響原有的滑嫩口感,更可能使營養價值下降。若加熱不足,湯羹可能停留在適合微生物繁殖的溫度區間(20℃至50℃),導致細菌存活並繼續繁殖,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醫起看/團圓年夜飯 營養師:備孕或懷孕初期應避冷盤生菜
醫起看/春節聚餐隔天突嘔血!35歲男「3小時吐6次」送醫
急診爆增3成!一家3口發高燒染3種病毒 醫示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