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管處攜手安康社區打造在地生態旅遊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國家公園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今(22)日指出,陽管處與安康社區共同合作,攜手打造在地生態旅遊。113年底山陀兒颱風來襲,使得美麗的內柑宅古道一度受損,經過努力修復,預計今年下半年再度開放,屆時將推出結合導覽、手作體驗與美味社區料理的一日遊,邀請遊客重返這片充滿故事的山野秘境。

新北市三芝區圓山里安康社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西北側,緊鄰大屯山系。安康社區除盛產各種竹筍外,還有水稻、番薯等特產,讓遊客實際感受「蹽田水」、腳踏泥地的農事樂趣與辛勞,並朝以發展「陽明山下友善耕作」為目標,希望透過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推廣在地特產。

安康社區還有一座於清道光30年(1850年)興建的石造土地公廟,三芝的廟宇最多的是祭拜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而位在三芝和陽明山國家公園交界的內柑宅古道,古道沿途可發現藍染產業使用的菁礐池遺跡,以及木炭窯遺跡;古道終點則有一座瀑布,秋時滿谷的紅葉景觀,有「紅葉谷瀑布」美名。

民國109年起,陽管處攜手在地區民,共同打造生態旅遊,於112年陽管處步道志工與安康社區合作,完成內柑宅古道整修,並於113年正式開放。但113年底山陀兒颱風來襲,讓美麗的步道一度受損,因此相關遊程目前暫停開放。今年陽管處與步道志工將再次進入社區,積極協助整修步道,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度再次重啟社區生態旅遊。

陽管處說明,未來開放後整體遊程設計為一日遊行程,上午以內柑宅古道導覽解說,探訪紅葉谷瀑布為主題;中午享用社區阿嬤以在地生產食材製作的社區風味餐;下午則是社區古蹟文化巡禮與農事體驗,並結合季節性體驗活動,如竹製童玩DIY、植物槌染、七夕粿製作、褒歌教唱等各類型活動,並帶著親自採摘的農產品返家;期待未來遊客們能重回陽明山下,聽聽安康社區的故事,與在地導覽員一起體驗美好的里山生活。

國家公園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安康社區攜手合作,打造在地生態旅遊。(圖由國家公園署提供)

國家公園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安康社區攜手合作,打造在地生態旅遊。(圖由國家公園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