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醫療決定「推不動」 醫院量能不足、諮商費讓人卻步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離世,善終議題引發討論。「病人自主權利法」已上路近6年,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的比例仍遠低於1%。在民間致力推動病主法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執行長莊梅貞今天(5日)表示,最大的障礙仍在於事前「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費用,她呼籲政府補助全民諮商費用,並挹注資源協助醫院充足諮商與後續緩和照護的量能。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1月6日上路,這是亞洲第一部以病人為對象的專法,至今已施行近6年,截至12月5日,共有9萬1,936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佔我國成年人比例不到1%;至於早年推動的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則有102萬4,118人,也僅占成年人比例約5%。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離世,引發社會討論善終議題,但由於推廣不力,很多人仍不清楚何謂預立醫療決定。過去安寧緩和醫療的精神僅是「拒絕」過度醫療,而病主法則強調「自主選擇」,列出五大臨床條件,讓民眾預先立下醫療決定,當疾病治療進入不可逆的階段時,不必等到臨終,就可選擇接受、拒絕或撤除維生治療。

不過,目前病主法觀念並不普及,預立醫療決定書簽署比例也相當低,最大的阻礙來自諮商費用。由病主中心轉型升格的為愛前行基金會執行長莊梅貞5日受訪表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前,必須先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諮商費用是非常現實的考量,政府現在已有補助少數弱勢族群進行諮商,希望能擴及補助全民;此外,由於醫院人力資源不足、ACP諮商門診有限,民眾根本預約不到,因此希望政府也能挹注更多資源協助醫院補充預立醫療諮商量能。他說:『(原音)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實質的方式鼓勵各個醫院在臨床上面去落實預立醫療決定,因為其實這件事情也是很大的一個困難點,它其實需要醫護、社心單位去做這個諮商,所以你看這樣的人力的投入,對醫院來講其實也是量能上面的負擔,還有包含我們之後其實要轉安寧的量能,跟這些人才培育的養成制度,其實也希望政府可以給醫院一些實質上的幫助。』

莊梅貞表示,許多民眾有迷思,認為即便簽了預立醫療決定也沒用,在危急時家屬可能仍會做出違背當事人意願的決定。她強調,不同於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可由家屬代簽或更改,預立醫療決定有絕對的自主性,依法家屬不得更動病患決定。

莊梅貞也特別提醒,在宣導預立醫療決定的同時,必須顧及年長者、經濟弱勢、精神障礙等弱勢族群的保護措施,以免造成明示或暗示他們選擇死亡,預立醫療決定的精神是在於讓當事人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細味台灣著名作家瓊瑤著作 成長路上有文學為伴
邱泰源:若安寧緩和醫療做得好 安樂死僅為個案事件
劉家昌、瓊瑤相繼辭世 文化部長李遠表哀悼與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