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韓國瑜翻得出賴清德的手掌心嗎?
朝野喧鬧一整年,賴清德總統啟動憲法的「總統院際調解權」,將於今日邀集五院共商「國政」,從正面看,這是賴清德終於正視「國家元首」領導國政順暢推進的責任,但從反面看,却不能不懷疑,這樣的「儀式性會商」,能獲致什麼具體結論,有效化解當前僵局?
院際調解─總統如何「事主」兼「公親」?
「總統對院與院之間的爭執,得召集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訂於憲法本文第四十四條,自行憲以來,從未使用過,其概念是把由國民大會選出的總統視為「政權機關」,而五院則為「治權機關」,總統可以站在超然的立場,協商爭議;先不論這樣的「憲政概念」到底邏輯通不通,畢竟國民大會是人民直選,立法院也是人民直選,監察院和總統一樣都是間接選舉,為何總統是「政權機關」而立、監兩院却成了「治權機關」?
自行憲以來,歷任總統從未使用,威權時代兩蔣固不代言,民主且修憲之後,前總統陳水扁和馬英九都曾動念運用這個憲政權力,前者為了核四停建、後者為了太陽花學運,但都為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婉拒,婉拒的理由也很簡單,核四停建是行政院無視立法院通過的政策與預算案,太陽花學運根底裡則是國會的朝野衝突;最終核四停建在大法官釋憲認為行政院片面停建核四違憲後,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大法官解釋後,王金平曾建請陳水扁召集兩院協商,這一回換總統府「婉拒」,理由是「時機不宜」,沒什麼時機宜與不宜,行政院決定核四復建,爭執立刻消解;太陽花學運則在立法院朝野出面後落幕,某種程度是不讓馬英九沾光。
賴政府的處境和扁政府類似,都是朝小野大,爭議核心還是在國會朝野相抗,早在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府與考監兩院及民進黨黨四路齊發聲請釋憲之際,即有意見認為不必釋憲只需要啟動總統的院際調解權即可,去年底立法院通過財劃法、選罷法和憲訴法修正案時,亦有傳聞賴清德有意以院際調解權解決爭議,但被總統府否認,如今則證實「院際調解權」一直在賴清德的盤算裡,賴清德的猶豫或許也是對動用之後,到底能發揮多少實效不敢樂觀。
如果總統和所屬政黨就是爭議源─如何調解?
首先,總統該不該動用這個憲法本文裡從來沒用過的權力,法界早有不同見解,特別在修憲之後,總統的「超然」地位不再,人民直選的總統從「公親」變成「事主」,五院裡只剩下立法院由民意直選組成,其他四院人事皆由總統提名,行政院長甚至不必立法院同意,說好聽,行政院長是總統的執行長,其實憲法中的「最高行政首長」已然成為總統的「下屬」,唯總統之命是從,總統哪來的「中立超然」立場,協調紛爭?其次,總統還身兼執政黨主席,總統的立場是民進黨的立場,不找在野政黨對話,如何協調?
法學者黃承儀含蓄地提出一個大哉問:「如果總統或他本身所屬的政黨就是爭議來源(之一)呢?」隨便舉例,一,行政院無法接受一票之差通過的藍白版財劃法修正案,那麼做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有沒有想過民進黨四席跑票(未投票)立委的責任?二,司法院若認為立法院否決大法官提名全軍覆沒,造成憲法法庭運作困難,賴清德有沒有想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祭出黨紀處分,全票否決民眾黨八票支持的大法官提名人,該負什麼責任?三,曾為立委且曾為民進黨團幹部的賴清德,可曾耐下心來好好看幾場朝野協商(直播),民進黨團的表現,問問自己能否忍受以破局為前提的廢話連篇?那麼立法院總要用表決處理法案、預算,責任能只怪在野一方嗎?四,而民進黨從總統立委大選結束,心心念念就在「大罷免」以推倒國會新民意,以至朝野衝突無限升高到兩方都難以收手的地步,做為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不置一詞,又該負什麼責任?
不談民進黨主席的角色,就談賴清德「總統」的角色,院際協調就算略過朝野之爭,只談立法院通過的法案預算人事等;賴清德能透過調解要立法院吞回他們三讀通過的法案和預算案?比方憲訴法覆議失敗,賴清德已經公布實施並表示「宜聲請釋憲」,但民進黨團聲請釋憲與暫時處分,憲法法庭是否開庭判決猶未定,賴清德能以總統之尊要求司法院盡早召開憲法法庭做出判決嗎?賴清德敢置一言,就是總統干預司法,未來司法還有何公信力?國會改革法案做出剝奪立委職權的憲法判決,已經讓大法官聲名盡失,大法官還要自賤到何地步?解決憲訴法提高違憲判決門檻(比現行規定多一人)的關鍵不在院際調解,而在賴清德趕緊重提能讓國會接受的大法官,而且,要求他的總召柯建銘不可再獨斷獨行擅自封殺總統、兼黨主席的提名人選。
總統加四院─不是鎮壓立法院的五指山
再比方選罷法從嚴連署門檻加附身份證影本,行政院也送了覆議案到立法院,但在民進黨團一通亂鬧下未決定處理時間,賴清德是要立法院處理還是不處理?國會議事自主亦非總統能插手干預,賴清德能做的是以黨主席身份要求黨團杯葛或不杯葛,處理的結果也不會因為賴清德出面調解,藍白就同意通過覆議,韓國瑜代表不了國民黨,遑論民眾黨;大罷免如今風風火火藍綠都難收手,從嚴不從嚴只是一個態度的表示,賴清德站在不從嚴的立場只能證明「大罷免」就是出於他所想,賴清德肯頂著這個駡名嗎?
總預算案則是另一個爭點;李登輝時代「中央政府」總預算送達立法院前,都會行禮如儀召集五院談話會,象徵政府一體,這個「慣例」自政黨輪替後就不再,如今總預算案打都打過了,行政院還破天荒的拒絕派出主計人員協助匯整,民進黨則哏圖百出,做為大罷免的暖身;賴清德能要求立法院再打一次嗎?還是要求被立法院凍結的預算不需行政院相關機關報告再解凍?此刻才二月上旬,各機關若肯用點心,在新會期盡早提出專案報告,預算解凍根本不是問題,至於被刪減的預算,照預算規模還有二兆九千多億,比蔡政府去年預算還多,豈有不可行之理,至於果若有窒礙難行之處,行政院自有追加預算或第二預備金等作法,附帶一提,這還是得回到立法院議決─朝野的主戰場。
總統召集五院調解,除了總統,四院係皆無民意的「總統人馬」,儘管考、監、司法三院理當超然於黨派,遺憾的是,除了考試院在政治爭議之外,其他兩院已經主動被動捲入政治旋渦,論者戲稱這是「五打一」的鴻門宴,但立法院不是逃不出如來佛手掌心的孫悟空,總統加四院也不是鎮壓立法院的五指山,韓國瑜尊重總統職權,是禮貌;但他回到立法院却沒有賴清德獨斷獨行的空間,六十二席在野立委,總統不能無視。
院際調解,不是韓國瑜的難題,相反的,是賴清德的功課,總統既然召集,就要做足準備,搞清楚問題的癥結,否則,解不了結却打上另一個結,更置朝野僵局於水火。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