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 維護海洋永續

記者孫建屏/高雄報導

我國第一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今(25)日正式發布,政府未來將透過書中提出的完備海域環境監測調查、強化海洋廢棄物治理、提升海洋污染預防及應處量能,以及強化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等「四大行動計畫」,擘劃未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願景及實踐步驟。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今日在發布記者會中共同宣示,期許透過《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海洋污染防治路徑的實踐,展望於2030年達成海洋環境無污染、建構循環經濟生活、實現人與海洋友善共存願景。

「今天發布的《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不僅是臺灣對海洋污染課題的檢視與反省,也展現我國在全球海洋治理的積極參與和承諾。」管碧玲強調,海洋所面對的漁業過度捕撈、污染、氣候變遷等挑戰,其影響超越國界,也沒有一個國家、個人能置身事外,因此,作為海洋國家,我國更應該以具體行動積極響應,為海洋生態的永續貢獻力量。

同時,管碧玲也期盼藉由「海洋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基金」及《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構成的3大穩固支柱,以及「海洋保育法」的強力法治工具支持,讓海洋更美麗且生生不息。

陸曉筠則表示,海保署肩負海洋污染防治、海洋廢棄物治理及海洋生態保育,這本白皮書詳述海洋環境監測、海廢治理與海污防治的海洋環境管理工作,須要國人共同努力達成。

依據2023年5月31日公布修正後的海污法第7條第2項規定,海委會今日發布我國第一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內容區分為4章,除在第1、2章概述海污防治的國際發展趨勢、臺灣海污防治沿革及現況與挑戰外,第3章則詳論「完備海域環境監測調查」、「強化海洋廢棄物治理」、「提升海洋污染預防及處理量能」、「強化教育推廣及擴大國際交流」等4大政策目標及重要具體防治作為。

第4章則提出執行近、中、長程的具體防治措施質化及量化目標,以「科學監測體系以掌握海洋脈動」、「技術法規兼顧,周延海污應處量能」、「科技創新源頭管制,有效減量海廢」及「教育推廣與國際合作,合力致敬海洋」等4項策略方針,擘劃整體海洋污染防治作為,藉由跨部會中央、地方政府與產官學研合作下,期望於2030年翻轉生活模式、形塑循環經濟生活,盡可能達成潔淨海洋環境,實現人與海洋環境共存願景。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海洋保育署署長陸曉筠今日公布我國第一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記者孫建屏攝)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偕同副主委黃向文、海保署長陸曉筠、海巡署副署長許靜芝等人一同揭示《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的願景目標。(記者孫建屏攝)

《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目標之一,希望透過跨部會與產官學研合作,形塑循環經濟生活。(記者孫建屏攝)

我國第一部《國家海洋污染防治白皮書》依修正後的海污法第7條第2項規定公布,並須於每5年持續檢討修訂。(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