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瘋/M1A2T抵台:人云亦云之外的綜合戰力評估

歷經多年期待,我國對美採購的首批38輛M1A2T主戰車終於來到台灣。(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歷經多年期待,我國對美採購的首批38輛M1A2T主戰車終於來到台灣。(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不少人稱它是「地表最強戰車」;卻也有人貶為「無人機的標靶」,但更多人注意到它昂貴的造價與龐大沈重的車身。翹首多年後M1A2T終於來到台灣。它會成為解放軍侵台的惡夢、還是國家財政與橋樑道路的雙重負擔?絕對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張柏仲報導)

打從2019年8月公開總值台幣405億的採購預算後,陸軍還是足足等了5年多、才盼到首批38輛M1A2T主戰車(外加4輛M88A2裝甲救濟車)來到台灣,這也是繼兩個月前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M142 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與陸軍戰術飛彈系統之後,美國拜登政府任內最後交付給台灣的重要武器系統。

對於台灣陸軍而言,這當然是個激勵軍心的大好消息。畢竟這108輛M1A2T「艾布蘭」主戰車,比起國內平均服役超過40年的M60A3或CM11勇虎戰車,根本就不屬於同階比較對象;即使和敵方中共解放軍的99A式相比,除了主砲口徑約略相當之外,其餘不論防護力、車速、動力系統乃至於安全設計上,全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例如它的主砲是一門44倍徑、120公釐口徑的滑膛砲,外加一挺和主砲同軸的7.62公釐M240機槍;砲塔頂端CROWS-LP低姿態遙控槍塔上還有一挺12.7公釐口徑M2重機槍,可以由車長從車內遙控射擊,減少暴露在外的風險;裝填手艙門旁還有另一挺7.62公釐M240機槍。砲塔前端外凸的圓柱體則是CITV獨立熱成像儀,可以讓車長擺脫砲塔旋轉或煙塵干擾,對周圍環境展開360度搜索;另一側「獵殲式火控系統」則可幫助車長發現攻擊目標,透過觀瞄系統與雷射測距,鎖定方位、距離等參數後,旋轉砲塔對準目標;隨即交由砲手接戰,同一時間車長又能展開對下一個敵方目標的搜索。此外,在砲塔兩側各裝設一組六聯裝的66公釐M250煙霧彈發射器,除了施放煙霧彈、還能發射人員殺傷榴彈。

M1A2T戰車的主砲是一門44倍徑、120公釐口徑的滑膛砲,外加一挺和主砲同軸的7.62公釐M240機槍;砲塔頂端CROWS-LP低姿態遙控槍塔上還有一挺12.7公釐口徑M2重機槍,可以由車長從車內遙控射擊,減少暴露在外的風險。(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M1A2T戰車的主砲是一門44倍徑、120公釐口徑的滑膛砲,外加一挺和主砲同軸的7.62公釐M240機槍;砲塔頂端CROWS-LP低姿態遙控槍塔上還有一挺12.7公釐口徑M2重機槍,可以由車長從車內遙控射擊,減少暴露在外的風險。(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論及防護力更是M1A2的強項。主砲左右兩側裝備「查布漢裝甲」(Chobham armour),這是一種以陶瓷為夾層的複合式裝甲。內外兩層是高品質的合金鋼,中間夾層則是塊狀陶瓷材料,硬度高、耐高溫,在高溫高速衝擊下的強度比鋼鐵高出10倍,抗穿甲力高達850公釐,足以抵擋「反裝甲高爆彈」和多型穿甲彈的攻擊,大大增加戰場存活性。

如此強固的車身,勢必伴隨沈重的車體重量。但M1A2採用的1500匹馬力燃氣渦輪引擎,比起共軍99A、德國豹二或英國挑戰者的柴油引擎都更為突出,也能讓總重63公噸的M1A2還能以將近70公里的時速高速奔馳。

對於外界多所質疑的車身過重,甚至斷言台灣絕大多數橋樑或道路,都難以負荷M1A2的「蹂躪」,這部份確實將考驗未來使用單位與工兵部門如何規畫並改善相關作戰路徑與路面的承受力。但作為反侵略戰爭中的守方,無需日行千里、馳騁征戰異地,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中執行國土保衛戰,相關的挑戰和不確定性理應能降到最低。

M1A2戰車主砲左右兩側裝備「查布漢裝甲」(Chobham armour),這是一種以陶瓷為夾層的複合式裝甲。內外兩層是高品質的合金鋼,中間夾層則是塊狀陶瓷材料,硬度高、耐高溫,在高溫高速衝擊下的強度比鋼鐵高出10倍,抗穿甲力高達850公釐,足以抵擋「反裝甲高爆彈」和多型穿甲彈的攻擊,大大增加戰場存活性。(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M1A2戰車主砲左右兩側裝備「查布漢裝甲」(Chobham armour),這是一種以陶瓷為夾層的複合式裝甲。內外兩層是高品質的合金鋼,中間夾層則是塊狀陶瓷材料,硬度高、耐高溫,在高溫高速衝擊下的強度比鋼鐵高出10倍,抗穿甲力高達850公釐,足以抵擋「反裝甲高爆彈」和多型穿甲彈的攻擊,大大增加戰場存活性。(圖:國防部提供,軍聞社攝)

其實早在對M1A2決心下單前,陸軍內部早已針對新式主戰車抑或攻擊直升機(如阿帕契或超級眼鏡蛇)之間該如何作抉擇,爭議許久。特別是台灣西部多丘陵地形,一度支持建構空騎兵力的呼聲、遠高於擁護坦克大軍,也才讓台灣先後引進美軍陸戰隊的AH-1W超級眼鏡蛇與美國陸軍的AH-64E阿帕契兩款攻擊直升機,日後該怎麼靈活運用、分進合擊,將是陸軍在對岸武力進犯威脅下的首要課題。

經過俄烏戰事教訓,戰車或甲車如何抵擋來自無人機的攻擊當然也是無以迴避的課題。儘管戰場上日益增多的自殺式無人機或所謂的「遊蕩彈藥」都對戰甲車構成嚴重挑戰,不過像無人機這類新型態的空中威脅,始終也並未讓俄烏雙方放棄他們的戰車或坦克,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短兵相接的片刻,戰車防護力及火力也都不是其他裝備可以取代,即便它必須面對無人機來自空中的威脅,但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排除這類障礙、而非就此放棄不用。

其實,新型戰車究竟有沒有戰力、能不能嚇阻敵人進犯的圖謀?無需問那些永遠都在唱衰的小粉紅,真正可能和它在戰場上對決的解放軍部隊,心裡應該會十分清楚。對我國陸軍而言,新型戰車到位直到能充分發揮戰力,無論是後勤維修補給的建立或戰術戰法的研擬,其實也都還有好一段長路要走,如何從全球最貴、最重也最耗油的外購軍品,蛻變成為真正「地表最強的戰車」?全國民眾都在耐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