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太空產業蓬勃發展 各國政府及民間企業爭相投入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亞媞米絲計畫」幾經波折,在2024年一度延後到2025年的9月,之後又再延到2026年4月,預定執行首度的載人繞月飛行,為未來太空人重返月球做準備。不過在那之前,受NASA委託的直覺機器公司,將嘗試第2度登陸月球南極,時間就訂在2025年1月。
美聯社資深科技撰述委員唐瑪夏指出,「直覺機器公司將登陸月球南極,並攜帶NASA的鑽探器去鑽入月球南極地表。若符合期望,月球表面果真有冰,他們就可以進行分析。」
除了直覺機器公司,已經執行數百次太空任務的SpaceX,除了獵鷹系列火箭搭載太空船運補國際太空站,NASA的亞媞米絲計畫,SpaceX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未來的太空任務,除了屬於聯邦政府的太空總署之外,大大小小的民間企業,都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美聯社資深科技撰述委員唐瑪夏表示,「NASA會需要星艦把太空人送上月球。所以馬斯克需要加快腳步,以趕上NASA設定的期限。」
除了美國,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太空騎士」,也將在2025年下半年首度升空,測試在接近無重力狀態下的太空環境中,植物生長、礦物成分等特質會有何變化。這種近似於太空飛機的太空船,也將被用來測試新科技,例如太空中的長距離通訊等等。
中國2025年在太空領域也不會閒著。行星探測計畫中的「天問二號」太空船,預計2025年5月升空,試圖從接近地球的小行星,帶回岩石樣本分析,藉此了解太陽系形成的過程。
至於俄羅斯,2024年在月球25號太空船登陸月球失敗後,除了準備2027年再以月球26號二度嘗試月球軟著陸,俄羅斯太空總署在2025年,將以地球軌道為活動重點。首先就是為了自行建造的太空站,必須加緊測試新款的重型載運火箭「安加拉A5」。而這也是為了日後重新出發,往月球以及更遠的外太空探索。
當然,留在地球上的人們,一樣有太空活動可以參與。例如當太陽、月球和地球進入適當的相對位置,就可以看到日食或月食的奇景。不過,2025年不會有日全食,倒是月全食有兩次機會。
美聯社資深科技撰述委員唐瑪夏說明,「2025年會有兩次月全食,也就是月球而非太陽被陰影遮掉。一次在3月,另一次在9月。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機會看到。」
隨著科技的進步,太空活動已經不是少數大國政府的專利,許多中小型國家也積極發展太空火箭、微型衛星,來滿足本身的需求。而蓬勃發展的民間企業,將是這些太空活動最大的助力,也讓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無限空間,一年比一年更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