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痘傳染4大途徑,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M痘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該病毒最早於1958年在研究用猴子中發現,當時因在猴群中檢測到該病毒而得名「猴痘」。然而,由於名稱可能引發對特定族群的歧視或誤解,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4年2月1日正式將其更名為「M痘」。此疾病長期存在於非洲部分地區,且透過與動物或人類的密切接觸而傳播。

1970年,首例人類感染病例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發現。此後,M痘在中非和西非地區的熱帶雨林附近不斷有零星病例報告。


隨著近年來全球化程度加深,M痘於2022年引發的國際性疫情,進一步促使各國採取積極的檢測、隔離與疫苗策略來控制疫情。

M痘的傳染途徑人與人接觸傳染

M痘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皮膚病灶、體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由於皮膚病灶的分泌物和結痂均含有活病毒,接觸這些病灶極易導致傳染。常見的接觸方式包括:

  • 性行為:性接觸已被確認為近年M痘疫情中的主要傳播途徑,特別是在男男性行為者群體中。口交、肛交、陰道性交等性行為均可能傳播病毒​。

  • 肢體接觸:擁抱、按摩或親吻感染者,或進行其他長時間的面對面親密接觸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 接觸污染物品:接觸患者使用過且未消毒的物品,如床單、毛巾、衣物等,也可能引起間接感染。雖然病毒可在物品表面存活一段時間,但透過此途徑的傳播風險較低​。

人畜共通傳染

M痘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接觸受感染的動物或其分泌物可能會導致病毒傳播。常見的容易感染的動物包括松鼠、靈長類動物、非洲齧齒類動物​​。此類傳播途徑通常發生於:

  • 直接接觸:被感染動物的抓咬傷或皮膚、體液接觸會導致人類感染。

  • 食用未煮熟的動物肉類:進食被感染動物的肉品也是一個傳播風險。

飛沫傳染

儘管飛沫中可以檢測到M痘病毒,但飛沫傳播的風險相對較低。需要在長時間密切接觸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

垂直傳染

若孕婦感染M痘,病毒可能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生產過程中因接觸傳染給新生兒​。

M痘感染的臨床表現及症狀潛伏期與病程

M痘感染的症狀通常於6至13天內出現,平均潛伏期約7至10天。在此期間,患者不具有傳染力,但一旦出現症狀,傳染風險會顯著增加​​。整個病程一般持續2至4週,大多數患者能於數週內自行康復,但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患者或兒童,則可能出現嚴重症狀或併發症​​。

初期症狀

感染後的前期症狀包括:

  • 發燒:多數患者會發燒,並伴隨寒顫或出汗。

  • 淋巴結腫大:常見於耳後、腋下、頸部或腹股溝,是M痘與其他皮膚病如水痘的重要區別。

  • 頭痛、肌肉痛、疲倦感:患者可能感覺極度疲倦,並出現頭痛及全身肌肉痠痛​​。

皮膚病灶的發展階段

皮膚病灶是M痘的主要特徵,會經歷以下四個明確階段:

  • 斑疹(Macules):最初的皮膚病灶為扁平的紅色斑點。

  • 丘疹(Papules):斑疹逐漸隆起,形成凸起的丘疹。

  • 水泡(Vesicles):病灶內開始充滿清澈液體,成為水泡狀。

  • 膿疱(Pustules):水泡內液體變為混濁膿液,最終形成結痂並脫落​​。

這些病灶多見於臉部、手掌、足部和生殖器,且呈現向外擴散的分佈。典型病灶常具有堅硬、橡膠狀質地,且可能出現臍凹狀。病灶完全結痂脫落後,患者才不再具有傳染力​。

高風險族群與潛在併發症

  • 高風險族群:兒童、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患者)屬於容易感染的族群,感染後更容易出現重症或併發症​。

  • 常見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及腦炎,嚴重病例甚至可能導致器官衰竭​​。

M痘的治療方式與疾病管理支持性療法為主

M痘的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目標是緩解症狀、促進病灶癒合及預防併發症,治療重點在於維護患者的舒適及防止繼發性感染。

  • 皮膚護理:維持皮膚病灶的清潔和乾燥,對防止細菌感染尤為重要。建議每日以生理食鹽水輕輕清洗病灶,並避免摩擦和刺激病變部位。對於出現膿疱的患者,可使用無菌紗布覆蓋病灶,以防感染​​。

  • 止痛藥物:為緩解由病灶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可適時使用止痛藥物。若疼痛嚴重,醫師可視情況開立更強效的鎮痛藥。對於伴隨肛門或生殖器病灶的患者,局部止痛劑或麻醉藥膏也可能有所幫助​。

抗病毒治療

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核准專門用於M痘的抗病毒藥物,但一些藥物已在緊急使用或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潛在效果:

  • Tecovirimat:針對M痘病毒設計的藥物,用於高風險或重症患者。此藥物透過阻斷病毒外膜蛋白的形成,抑制病毒的擴散。

  • Brincidofovir:為一種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可用於治療M痘或預防病程惡化,特別適合免疫力低下患者​。

免疫球蛋白治療

對於免疫力低下或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GIV),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反應。此療法主要適用於併發嚴重症狀或合併HIV感染的患者​。

隔離與感染控制

M痘患者應在家中或醫療機構內進行隔離,直至所有病灶完全結痂並脫落,以防止病毒傳播。

預防措施

  • 疫苗接種:目前台灣已有核准M痘疫苗,提供給高風險族群有效保護,接種有效性可達66%-86%​。

  • 隔離與衛生:患者需在家中隔離直至所有病灶癒合。

  • 安全性行為:高風險族群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降低傳播風險​。

雖然大多數感染M痘的患者能於數週內逐漸康復,但對免疫力低下者而言,可能造成嚴重健康問題。透過積極管理和有效疫苗接種,可以有效減少感染風險和控制疫情傳播​。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M 痘傳染4大途徑,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