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人際】心理師剖析,MBTI 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作者: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
你測過自己的 MBTI 嗎?近年來,MBTI 在全球受到歡迎,「你是 E 人,還是 I 人?」更成為許多年輕人認識彼此的起手式;職場上,也掀起一波將 MBTI 應用於團隊合作的風潮。
不過,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 MBTI 呢?「E/I、S/N、T/F、J/P」這四個面向分別又代表什麼?本集邀請荳點心理諮商所林佳慧心理師,擁有人際溝通、職涯發展、自信與安全感等專長的她,將和我們分享理解這套心理工具的方式,以及超實用的人際應用指南。
問:MBTI 是誰發明的?要在哪施測?
這其實是一對母女以榮格心理學當作基礎,去發展的一套性格分類指標。這對母女是 Katharine Briggs 和 Isabel Myers,所以 MBTI 是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的簡稱。
她們最早大概在 1960 年代就開始研究,所以其實經過非常長的時間了;也因為到現在已經 60 多年,後來的人也有陸續在做調查和發展,直到現在,有一個 MBTI 國際的協會專門在做相關事情。會特別提出來是因為,許多人以為 MBTI 是最近才發展出的分類,但其實它已經有好長一段歷史了。
很多人會透過免費的平台測驗,但官方協會曾經說明,免費的平台並非官方推出,且融合了其他的分類,因此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我第一次去測是這個,然後第二次去測又是那個?」因此想先提醒大家,我們所測到的 MBTI,請當作是參考,因為真正的施測需要有他們官方的施測師來進行,而這個過程其實是要付費的唷。
問: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套心理工具?
我們當初在心理諮商研究所訓練時,其實這個部分只占非常小的篇幅,老師會稍微提到帶過,甚至是同學們自己在報告時會談到而已。
坦白說,我自己後來會再接觸到更多 MBTI 的相關資訊,是因為我本身對這個領域有所好奇,且台灣有一些合格的施測師,所以我去上了他們開設的課程工作坊。這些都是我自己額外去接受訓練的,並非在諮商所時期有深入受訓。
沒有接受過訓練的民眾,常常會不小心有些迷思,例如:「你是這個類型,是不是代表我跟你就很合(或不合)?」或是「內向型的人(I 人)就很孤僻、不會有外向的特質」,但其實不是這樣子的,MBTI 並非「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我們在看的是心理上的偏好,哪樣的特質我發揮起來比較舒服?可以想像成我們的左右手,雖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慣用手,但並不代表另一隻手就不能夠使用,若經過刻意訓練,可能左右手都能發揮得很好。所以 MBTI 這套工具的運用方式,其實要這樣子來看,例如:當我知道 I 是我比較偏好的,那我就明白在經過很多聚會後,我需要留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才會感覺充到電。
問:E 外向 vs. I 內向,分別代表什麼?
E 和 I 所代表的是:我重新感到充滿能量的方式是什麼?
這個向度大家相對熟悉,它就是在講「I 內向(Introversion)」跟「E 外向(Extroversion)」,但這在觀察的是人的「內在傾向」,所以其實我們看的是內心的狀態,你用肉眼觀看別人的行為表現,是看不太出來的。
即使是所謂的「I 人」,還是可能會去參加 Party、週末也會跟朋友出去玩,但也許到下週一要上班前,需要有一段時間跟自己獨處,一個人安靜一下,就算時間短短的,對 I 型人來說也會很有幫助,經過內在整理,會讓人感覺重新充滿了「電」。
可是所謂的「E 人」就不太一樣了──E 型人在玩樂的過程中,可能就已經很開心、很快樂,也很充電了,所以可以一直玩,甚至玩到最後一刻,然後禮拜一接著上班。
但是,並不是外向型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內向型的人就很孤僻,不是這樣的。像我自己就是一個「社交上比較外向的內向者」,所以我的 MBTI 是屬於內向,但我一樣會有很多的社交活動,只是結束之後還是需要一個人充電。
相對地,也就會有「社交上比較內向的外向者」。例如有人跟我分享過,他有一位朋友就屬於社交內向的外向者,其實很想跟大家接觸、互動,可是看起來卻非常害羞;雖然不是團體裡最活躍的成員,但當大家比較少聚會時,每隔一陣子就會主動問大家要不要一起做些什麼。
問:S 實感 vs. N 直覺,分別指的是什麼?
S 和 N 所代表的是:我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接收資訊的?
這個向度的「S 實感(Sensing)」牽涉到五感,S 型的夥伴會透過每一個感官來認識這個世界、接收資訊。相對的是「N 直覺(Intuition)」,則是會藉由想像相關的畫面或意義,用這種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與接收資訊。
舉個例子,我曾經去一間企業演講,請員工隨意描述一棟房子,每個人寫出來的東西就非常不同。有一個非常 S 的人,他寫出有幾層樓、房價是多少錢、每一層樓怎麼規劃,還把格局、幾房幾廳、建材都講了,甚至還說:「這區是木地板的材質、那一間是遊戲室,這間是我的書房、那間是我太太的」等等。這個類型的夥伴,在跟別人溝通上就會是比較具體又詳細的。
但另外一個 N 型的夥伴就不太一樣了,當他在講房子的時候,是「一大片落地窗、有陽光灑進來,沙發上有我跟她,我們躺在那邊好舒服」,比較會寫這種很畫面性的東西。所以當 N 型人在跟別人溝通時,腦袋裡想的也是這種比較大方向式的。
問:T 理性 vs. F 感性,分別有何意義?
T 和 F 所代表的是:我是怎麼做決定的?
這個向度大家應該也會蠻好理解,偏向「T 理性(Thinking)」的人在想事情、思考和組織時,會有比較多的想法,所以當在做決定時,會是比較邏輯性的,也會有比較高的批判性。這並沒有不好,因為那代表這些夥伴很能發現一些需要修正、調整的地方,可以讓成果看起來更好。
如果是比較「F 感性(Feeling)」的夥伴,會是比較注重情感的。例如開會時,如果我感受到現場的氣氛,或是有哪位同仁的狀況好像不太好,即便有很重要的東西要決議,仍會想要停下來、關心一下整個團隊,甚至關懷正在開會的某一個人,剛剛臉色一沉是怎麼了。F 型的夥伴在做決定和決策時,會更看重關係,也更看重所謂的人情世故。
我覺得其實理性和感性都很重要,但我們可以幫自己感覺一下,哪個東西也許自己會放在更優先的序位。
問:J 判斷 vs. P 感知,分別意味著什麼?
J 和 P 所代表的是:我的反應模式是如何?
MBTI 的四大面向是一層一層的,到了最後一層,我們在講的是整個人反應的模式,它其實也會影響到整體的生活型態。
比較偏向「J 判斷(Judging)」類型的人,在生活中或工作上,比較舒服的模式可能是較有計劃性的、規律性的。我遇過一個案例,有一個 J 型的人,在一知道接下來一個季度的目標是什麼以後,就立即規劃好未來每一週要完成哪些事項。這類型的人也比較喜歡「先工作、再休閒娛樂」,對 J 型人來說,工作與玩樂這兩塊比較會是分開的。
至於「P 感知(Perceiving)」型夥伴是比較感知型的,也許工作到一個段落就會閒聊一下,或者走來走去、泡個東西喝。P 型人比較喜歡較多彈性、較開放性,沒有那麼規律跟有計畫,在時間運用方面,也比較容易把工作和休閒混在一起 ,覺得這樣才會更有動力。
其實不同類型的人,不見得就不能很好地共處,反而加起來會有很棒的效果,像是 P 人的開放性會連帶伴隨著許多變動,這可能會為 J 人帶來很多挑戰,但同時也會有很精彩或意料之外的事。如果相處得好,在合作上其實兩邊能夠創造出很多新的火花。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MBTI 可用於人際溝通?心理師完整剖析,四大指標的「正確」使用說明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你是否「謙虛到沒自信」?──別把自己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一個小練習
真的有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人格特質嗎? 心理師解析網路瘋傳的「社交負面人格測驗」
作者簡介:
換日線關鍵字 Podcast,《換日線》關鍵字,關你什麼事?每週六上午 10 點,將為大家解析關鍵國際時事與趨勢,並發揮《換日線》的特色──連線人在現場的專家,分享他們的第一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