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普遍加薪引爭議:刺激消費還是加劇分化?
台北 —
中國近日為全國公務員普遍加薪,月薪平均增加至少500元人民幣,並從2024年7月起開始補發。這項加薪措施被部份人士認為有助於刺激內需和推動經濟增長,但也引發了對體制內外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擔憂。批評者指出,這可能加劇社會矛盾,並未必達到預期的經濟刺激效果。
根據彭博社星期二(12月31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將為公務員調整薪資,每月普遍增加至少500元人民幣,加薪幅度約為5%,具體比例依基礎薪資而定。
中國上一次公開調整公務員薪資是在2015年,當時4,000萬公務員每月增加了300元人民幣。根據《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基本工資應“每兩年調整一次”,因此2016年、2018年和2021年曾進行三次調整,人均加薪約300元。
據悉,這次加薪範圍涵蓋全國教師、警察及政府機關員工。不少公務員在12月薪資單上看到“欠薪”或“補發”的款項,這筆款項正是自7月起補發的“加薪”。
路透社報道,若中國4,800萬名公務員都依上述條件加薪,政府此次將向中國經濟注入約120億至200億美元。
公眾反應:褒貶不一
關於中國公務員加薪的消息引發了廣泛討論,網友們紛紛在社群媒體上表達看法和經歷。
網民“傑克船長宏觀策略”在社群媒體X平台上分享了來自體制內朋友的回饋,指出:“大約是處級每月漲600(人民幣),科級每月漲400(人民幣),其他按級別高低不等的都有,而且是從2024年7月補發至今。”
另一名微博網民“東方嵐芷”也提到:“是全國普漲,有些省份已經到帳了。”
網友“京城林三少”補充道:“具體執行細節上,要求1月1日元旦前就要全部發下去,從今年7月份開始補發……個人感覺是好事,刺激經濟,拉動消費。”
然而,也有網友對此表達擔憂。有些人認為,加薪後可能會透過其他方式抵消,實際效果未必如預期。
網友“天台山的小黑羅”直言:“漲工資,但績效沒了,損失還挺大的。”
網民“梅花冷人”說:“不給體制內漲,他們(政府)更沒動力給體制外的人漲…以前長三角珠三角體制內收入高,主要是加了績效、獎金、補貼。西北方的公務員只拿基本工資,就也只有幾千塊。”
還有部份網民分享了加薪尚未落實的情況。
微博網民“一顆西紅柿味的浪味先”說:“我表妹進了地方海關,這個月工資還沒發,而且開會說以後每月工資扣一千。”
中國公務員實際說法
美國之音訪問了幾名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公務員,目前有人已經實際加了工資,有些人僅聽聞消息,並未收到加薪。
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工作20年、不願俱全名的陳女士透過微信對美國之音表示,她的漲薪幅度接近15%,並對此感到滿意。
陳女士說:“我算是事業編非行政編,崗位工資加上薪級工資,從原本的6200(人民幣)上調到了7100(人民幣),從7月開始算的。” 工資每月增加900人民幣,陳女士稱確實有較多的消費慾望,例如去看場電影,這是她平常較少有的消費。
在中國,行政編制是指政府機構內的正式公務員,而事業編制則通常指在政府資助的事業單位中工作的職員。
然而,在廣東省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工作10年的的小風(化名)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對公務員加薪政策表示存疑,並指出他們的薪資經常未能準時發放。
小風說:“我們有聽說要加工資,大概加個500(人民幣)吧!但目前還沒拿到,沒漲到都不敢相信,還是要先看12月工資這週能不能到帳,因為我們上個月工資都沒有準時發了。”
小風進一步提及,單位裡雖然流傳著要加薪的消息,並聽說政府此舉是為了刺激消費,但至今沒有收到任何正式的文件確認此事。
他說:“如果真的能加錢當然是好,但你說要刺激消費的話,500元(人民幣)真的太少了,起碼加個2000(人民幣)才會刺激到一點。”
另外,在惠州市水務局工作的小圓(化名)目前也未收到任何有關加薪的通知,同時她仍在等待12月薪水是否能準時到帳。她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提到對該政策的擔憂。 “其實我們已經兩三年沒加過薪水了。問題是,會不會減其他的(收入)?”她說。
在上海私企擔任法律助理的甲黑(化名)則對此公務員加薪政策持負面態度。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環境下,大批民眾面臨失業或收入壓力下,此舉無疑將加劇體制內外的所得差距,引發更多不滿。
甲黑對美國之音表示:“我覺得影響很不好,中國那麼多人失業,或是低薪,然後體制內公務員本身就是最穩定的工作了,居然還加薪!”
他補充說:“習近平是想要穩住自己的基本盤,但結果很可能是加重財政負擔和不好的民眾觀感。”
恐造成公私部門對立的反效果
不少討論皆指出,此次中共當局悄無聲息的低調給公務員加薪,可能是出於擔心僅針對公職人員加薪會引發民眾反彈,進而質疑政策的不公平性。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經濟系教授黃錦榮對美國之音表示,此次加薪涵蓋約4千萬公務員,相較中國約7.5億的就業人口比例仍低。尤其在中國公共財政狀況日益惡化的情況下,這次給公務員加薪意味著對廣大民眾進行補助的可能性減少。
他認為,其他國家在經濟低迷時通常會採取發放消費券或現金補貼的方式,而這些政策在中國今年可能因公務員加薪而更加無望。因此,加薪舉措或許會帶來負面效果。
黃錦榮也指出,中共此舉或將進一步擴大公務員與非公務員之間的差距。因為在中國,公務員在退休金及待遇上原本就優於私企部門。當私人員工面臨裁員、減薪或前景不明朗的困境時,公務員卻不但不受影響反而加薪,可能會加劇社會矛盾。
黃錦榮說:“本來可能要達成維穩,或者是維護社會穩定這樣的一個功能,(結果)造成撕裂的可能性可能會更大一點。公務員不曉得、不懂得私企部門的苦,私企部門又覺得說公部門,不能夠共渡時艱,反而可能會有一個反效果。”
旨在防止公務員士氣崩潰?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PI)中國分析中心中國經濟研究員李其(Lizzi C. Lee) 1月3日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表示,她認為此次中國針對公務員的加薪不是為了刺激消費,而是為了解決“基層士氣危機”,因為自從新冠疫情以來,地方政府因資金緊張,削減獎金、延遲發薪並加重工作量,通常都是由公務員來承受這些壓力。
李其在推文中表示:“(加薪)可能會提高消費能力,消費也會有所改善,但這似乎不是這項政策變化的目標。至少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為了讓公務員保住工作,並防止士氣徹底崩潰…”
位於台灣桃園市的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他認為中國政府選擇在此刻加薪,恰逢2025年春節前,旨在刺激新年期間的消費,營造2025年「開門紅」的新氣象。他指出,這項政策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強調的經濟刺激和消費拉動措施相呼應。
然而,他認為中國的經濟問題不僅限於消費不振,還涉及更深層的問題,如高失業率和房地產泡沫等。他指出,儘管加薪措施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一些穩定作用,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結構,更何況許多公務員早已長期面臨遲發薪資的困境。
王智盛說:“所有的中國老百姓,包括公務員,對於整個經濟信心,處於一個極為不確定性、甚至崩盤的情況,因為不知道中國的經濟到底接下來會怎麼走。所以他(公務員)現在拿到錢,不會消費,寧願先存起來比較安全一點。過了這一波春節之後,還能不那麼順利的發出(加薪)來,我個人是打比較大的問號。 ”
專家:政府低調加薪 刺激消費效果恐有限
台灣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的債務已經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此次的公務員加薪可能導致政府的債務負擔加重,使得發行國債將成為必要的財政手段,但可能引發長期的財務困難。
邱達生也表示,如果中共想要激發消費動力,應該更大規模、更公開的宣傳加薪政策。但此次並未廣宣,反映出當局對政策可能帶來的社會觀感並不樂觀。但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難以達到促進民間消費並刺激經濟成長的目標。
邱達生說:“如果經濟是處於一個下行的階段,而且你現在給我加薪,我會把它當成是‘補發’的話,那民眾不會去改變他的消費習慣,既然不會改變消費習慣的話,那個民間消費的拉抬效果就相當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