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業「反內捲」 龍頭企業宣布減產自救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中國太陽能產業產能過剩危及自身,隨著產品持續降價,多家企業陷入虧損。兩大上游龍頭企業24日宣布,為了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將逐步啟動高純多晶矽部分產線減產檢修。

財聯社報導,中國太陽能產業鏈上游多晶矽領域最先吹起「反內捲」號角,以減產方式落實「自律公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4日同時宣布,將逐步啟動高純多晶矽部分產線階段性減產檢修。此外,協鑫科技透露,該公司也將同期進入減產檢修工作。

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12月5日,包括上述3家企業在內的33家主要太陽能企業代表,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下參與座談會,就如何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討論。

報導說,核定產能計畫將於2025年1月執行。業內分析認為,透過減產實現提價,將上游價格恢復至現金成本之上是當務之急。

此次披露檢修減產的3家企業合計年產能超過160萬噸,占太陽能業比例過半。截至今年10月,中國大陸境內已投產的矽料產能約為265萬噸。

受太陽能產業市場供需失衡、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多方面影響,中國相關企業普遍呈現虧損狀態。今年5月,多晶矽價格首次跌破現金成本,第2、3季矽料廠業績普遍陷入虧損。前3季,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協鑫科技分別虧損人民幣39.73億元(下同,約新台幣178億元)、10.99億元和29.71億元。

根據科創板日報,行業研究機構集邦咨詢Trendforce分析師認為,展望2025年,太陽能全年供需差仍然較大,考慮到目前仍有近30萬噸的矽料庫存,為實現供需平衡,還需在調降開工率、產能出清及多晶硅期貨分流等方面做出努力。

分析說,行業綜合產能利用率調整至50%~60%區間可初步實現供需平衡。時間方面,若僅透過市場化的方式來倒逼產業出清,需要8至16個月左右。(編輯:張淑伶/楊昇儒)1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