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生長遲緩 影響體重最明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十二日表示,兒童生長遲緩是一種臨床表現,並非一個疾病,影響順序常以體重最明顯,之後為身高及頭圍。因此,目前一般定義生長遲緩為體重低於生長曲線上同年齡層標準的第三至五個百分位以下,或一段時間內體重向下跨越兩個百分位線(比如由第七十五百分位下降到第二十五百分位)。
生長所需具備條件,必須考量兒童攝取吸收的熱量,以及身體代謝利用之間,是否達到平衡。造成生長遲緩原因很多,包含器質性原因(先天性異常、心肺疾病、腸胃道功能不良、內分泌代謝問題等),以及非器質性原因(餵食困難、社經壓力、親子關係等)。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張芳瑗指出,健兒門診中,曾有一歲三個月女童接受疫苗預防注射時,被注意到體重只有七‧五公斤,根據父母描述,女童從小至今都是全母乳親餵,副食品常常要吃不吃或只願意嘗試幾口以前吃過的稀飯、吻仔魚、少量蔬菜及水果,目前發展正常可以行走,活潑好動,因此,父母覺得她只是比較挑食並無大礙。
醫師初步進行身體檢查,女童唇色較為蒼白,體重百分位從六個月大時的六‧五公斤(約十五至五十百分位)到目前低於三的百分位。安排血液檢查後發現血中的鐵質嚴重缺乏,造成女童胃口不開、生長遲緩甚至輕微貧血。後續經由口服鐵劑的補充及加強含鐵食物攝取,女童飲食狀況獲得改善,體重的百分位也逐漸回升。
張芳瑗提醒民眾,對於生長遲緩的兒童而言,必須接受完整病史回顧及詳細身體檢查,針對其飲食狀況、營養需求及體能發展做全方位的討論,甚而需要一些實驗室檢驗進行排除,可能潛在疾病原因或是評估現行營養狀態,才能適時給予處置,以免造成後續兒童生長或發展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