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民主同盟 川普不再彈此調?
■李銘義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將於二十日宣誓就職,首都華盛頓特區已安排一系列慶祝活動。但是,「川普交易」、「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從美國內政、經濟出發,國際社會卻已山雨欲來。
川普重返白宮,內政優先,移民問題、擴大就業會將是當務之急。延伸到外交,除了可能再次上演自國際組織「退群」外,新關稅戰將是處理經濟議題的重要工具,同時針對以哈、俄烏兩場戰事,設法進行停火止戰談判。
至於東北亞局勢,日本首相石破茂已決定延後訪美安排,並強調希望盡早訪問中國大陸;而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公明黨幹事長西田實仁將於十三日起訪陸,先行重啟「日中執政黨交流機制」。
因應川普上台 日本轉向友陸
石破茂政權轉向友中(中國大陸)態度,究其原因,在於因應川普上台、美日關係可能出現新的挑戰。石破茂先加強日中高層次交流,相互摸底,藉以控管風險,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進一步言,日本的壓力主要有四:其一,朝鮮的核子威脅仍在;其二,美中持續戰略對抗;其三,無法迴避川普新關稅戰;其四,川普政府要求日本提高國防支出,繳交駐日美軍保護費。
其中,美中戰略對抗的大結構雖已確定,但川普並非全面反中。例如,川普數度表示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好友,並已出手救抖音,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擋下海外版抖音TikTok限期年一月十九日「不賣即禁」的法令,延至他二十日上任後來解決問題。
其實,韓國、台灣的處境與日本相似,都面臨美中對抗、增加軍費、加徵關稅,高科技廠及供應鏈加速赴美投資設廠的挑戰。石破茂想在美中衝突中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捲入大國博弈,值得台灣參考。
新年伊始,從兩岸領導人元旦文告展望台海局勢發展,習近平的元旦談話,通篇主要在談中國大陸經濟,並出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要積極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以及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
兩岸關係部份,習近平只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無法割斷我們的血脈親情,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可分三個層次進一步解讀:
習談兩岸統一 對象包括美國
第一,「兩岸同胞一家親」,即強調兩岸融合,預期在福建推動的「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還會繼續。第二,強調兩岸是「血脈親情」,也會持續以五緣(地緣、血緣、文緣、法緣、商緣)推進兩岸交流合作。
第三,「誰也不能阻擋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重點在「誰」,對象則包括美國等境外勢力,以及民進黨政府。中國大陸在國際會繼續封鎖台灣外交空間,機艦繞台也不會減少。
至於賴清德總統元旦談話,兩岸關係部份也有三段論:第一,「堅定走在民主道路上」,通篇是「民主同盟」概念;第二,「以民主厚植國力」、旨在強調「民主供應鏈」;「落實世代正義」,要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果實。
但是,賴沿用拜登時期的「民主同盟」調性,已非川普核心概念;台海情勢也非「民主同盟」、「民主供應鏈」方式可解。賴的民主論未能體察時勢,顯得懷古而未與時俱進。
其次,當下的台積電,正持續承受美方強大壓力,除了將先進製程移往美國、擴大產能外,也已在日本、德國投資設廠陸,陸續分散生產線。換言之,台積電在台灣的戰略重要性,已在逐漸下降。
賴未再提兩國論 兩岸仍互卡
再者,川普任命柯伯吉(Elbridge Colby)為國防部次長,此人曾多次主張中國大陸如果侵台,就應炸毀台積電,形同將台灣半導體視為籌碼、必要時可以毀棄。這也反映出川普政府大員對台灣採取焦土政策立場。
賴的元旦談話,全文完全未提「中華民國」,內政上將繼續朝野對抗;唯一對兩岸情勢較正面的是,賴的談話未再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賴被媒體問到兩岸觀光交流,喊話先由「觀光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先談判。看似兩岸高階的喊話到此為止,接下來就看低階的談判如何運作。但實際狀況是,兩岸相互都還卡了很多前提。
我陸委會以大陸頒布「懲獨二十二條」為由,禁陸涉台一把手來台,交流活動還有「三不一低調」規範:不得從事對台宣傳行為等與許可目的不符的活動、不發表與活動無關的政治性言論與宣傳、勿有矮化台灣的行為或用語、來台不得接受媒體採訪與保持低調。
陸委會祭出「三不一低調」,表明台灣還不想談。大陸則提出台灣赴陸旅遊禁團令、橙色警戒未解,平潭直航台灣航線未復航,也不想將兩岸旅遊的紅利,無償的給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政府。
愈趨向法理台獨 兩岸愈悲觀
兩岸旅遊陷入莫比烏斯帶迴圈,這是一種只有一個面(表面)和一條邊界的曲面,各自堅持自己的前提,讓兩岸重啟交流提議,陷入徒勞無功的循環中。
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貫徹「互不隸屬」已初步落實在個人參政權。具有陸籍身分的里長、議員、立委,都需要提出放棄陸籍身分證明,否則撤銷其職位。此重大處份措施,等同「互不隸屬」的實質延伸,並將在台三十幾萬的陸配參政權全部封殺。
接下來,民進黨政府會如何處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委會是否併入外交部?是否廢止兩岸入出境相關管理辦法?比照國與國的境管辦法?當行政與修法作為與法理台獨愈靠愈近時,兩岸關係前景就愈悲觀。
台灣朝小野大結構,國會多數或許可一時阻卻民進黨修法趨獨,但並沒有政策決定權,也沒有輿論宣傳權;地方政府的兩岸交流,亦無法落實於簽署協議,地方實難與中央對抗。
簡言之,誰掌握中央執政權,才能有兩岸關係主導權。觀察台灣朝野對抗與政黨板塊變化,展望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關鍵並不在二0二六年的縣市長選舉,而是二0二八年的總統大選。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副教授李銘義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