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物理治療師難聘,長照機構出現照護缺口?【獨立特派員】
延緩失能的關鍵角色 物理治療師在機構中遇到哪些挑戰?
個別化的運動處方,是物理治療未來的趨勢。2023年初,《物理治療師法》修正通過,明定非疾病治療為目的,物理治療師執業可不需醫囑。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坦言,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如果被照顧者的身體功能沒有辦法被維持,其實健康狀況是一直往下走的,不健康的餘命就會是非常長的時間。
物理治療師張人牧直言,個案的多樣化、服務的多元性,是物理治療師在長照領域工作比較會遇到的挑戰。
物理治療師對長照被照顧者的服務,得親力親為,卻缺乏看到他們身心穩定恢復的成就感。
物理治療師張人牧表示,從事這項工作要非常有耐心,因為這些身心障礙者的進步速度非常緩慢,自己也要持續關心個案才能夠發現問題,會耗費非常多的精神跟體力。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觀念當道,而物理治療師在長照機構裡,承擔協助被照顧者生活自理的關鍵任務,但身心負荷量非常大。
物理治療師執業集中醫療院所 長照機構現招募困境!
長照中心有專任的物理治療師,將大幅提升照護品質,但現況卻是,台灣物理治療量能不足。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王子娟指出,有將近15000位是符合物理治療師執業的專業人員,但是真正執業的人員只有8000多,大約不到6成。而大部分的物理治療師都在醫院或診所,加起來有85%左右。
8成以上的物理治療師,集中在醫院、診所工作;其餘多選擇自行開業,自主性較高。少數的物理治療師,才到學校或長照中心等單位任職。目前,長照中心普遍徵不到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許文榕坦言,現實考量占大宗,因為醫療院所的獎金加給會比較高。
學者籲盤點長照制度 盼能與健保制度接軌
身心負荷沉重、薪資不符合期待、缺乏成就感與升遷管道、不熟悉身心障礙者等問題,是造成長照中心聘不到物理治療師的原因。
景新身障社區長照機構主任黃珉蓉認為,長照機構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像景新是基金會自籌經費來聘用物理治療師,其實財務壓力很大。
但社區預防性照顧,是長照2.0的重要推廣項目,若社區照護服務機構內,承擔預防醫學任務的物理治療師不夠,照護效能勢必打折扣。根本原因之一,是台灣中期治療機制,實在不足。
長庚大學長照產業碩士學程主任林佩欣觀察,出院直接進到長照,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患者生病完之後的六個月內,他可能還相當需要比較密集的復健處置、中期照顧或中期治療,也就是急性後期治療。還是應該要有一個場域是讓他們可以住宿在裡面,例如美國有台灣少見的復健醫院。
換句話說,若台灣的中期治療機制更完善,物理治療能量將能做更有效的分配,後端長照的物理治療壓力,也不會這麼吃緊。而醫療與長照關係密切,這兩種資源該如何相輔相成,也該進一步討論。
林佩欣主任指出,健保跟長照是兩個不同給付單位。目前,醫院的復健還有急性後期的照顧是屬於健保的,賦能的部分是屬於長照的。所以最近一直在討論,可能要比較密切的銜接方式。
2025年,台灣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長照更是重要議題。若政府能調整相關制度,改善物理治療師在養護長照機構任職的困境,將能提升長照品質,讓被照顧者更健康,進而減少健保體系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