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8總統選舉 小笠原:基層意識「藍白合」 民眾黨支持度維持10%
[Newtalk新聞] 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今(9)日在臉書發文,並以台灣內政、兩岸關係以及川普2.0三個面向,分析對於台灣2025年的情勢展望。
他指出,去年1月率先登場的「世界大選年」首戰便是台灣總統大選,由執政黨民進黨的賴清德勝選,至今剛滿一年。儘管民進黨政府進入第三任期,但在立法院內,執政黨席次無法過半,呈現行政與立法間的分立情勢。朝野對立日趨激化,民意支持度也大致呈現五五波,使政局陷入膠著狀態。
另一方面,中國對台施壓的態勢雖然升溫,卻也還未到隨時可能爆發「台灣有事」的地步。對中國而言,台灣內部陷入紛擾,有利於順利推展滲透工作。習近平領導層預計會先觀望美國川普政府的動向,同時在外交舞台上對美國加以牽制,暗中維持步步進逼台灣的既定做法。
賴清德政府一方面緊盯美中兩國的動態,另一方面也必須應對在野黨在內政上的攻勢。2025年,焦點將會是台灣內部的主導權之爭。誰能掌握主導權,便能在2026年的地方選舉取得優勢,進而提升2028年總統大選的勝算。可想而知,台灣的政局恐將持續面臨更為嚴重的朝野對立。
從台灣內政的概況,小笠原表示,賴清德政府於去年5月正式走馬上任,至今已將近8個月。與韓國不同的是,台灣的行政院長是由總統任命,不需經過國會同意;行政院依舊由民進黨單獨組閣及施政。然而,在立法院方面,在野黨國民黨已展開攻勢,成功掌握主導權。原本不少人關注獲得8席、握有關鍵少數的民眾黨動向,但該黨最後選擇與國民黨合作,在重大表決時與國民黨立場一致。這讓在野陣營合計握有62席,超過執政黨的51席。
在野黨提出的法案即使遭到行政院反對,仍陸續三讀通過。近期,關於將中央財源大幅分配給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也順利過關,行政院在編列預算方面因而面臨更大難題。此外,司法院大法官的人事任命也全數被立法院否決。
儘管賴清德面對嚴峻的政局壓力,但情況尚未糟到完全無法施政。他所起用在政治場域上相當能抗壓的卓榮泰擔任行政院長發揮預期成效,在經濟政策等日常行政領域,整體運作仍算穩定。賴清德本身在黨內的基礎穩固,在國營事業高層等政府人事安排上,也維持相當強勢的態度。
小笠原指出,根據民調顯示,政府支持度保持穩定。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在12月的民調,賴總統支持度為53.4%,不支持度為39.2%。在台灣,總統支持度往往於上任半年後即面臨下滑,但如今的趨勢並不算壞。考量到賴清德在選舉中的得票率約為40%,此支持度甚至可說可圈可點。原因在於,民進黨支持者以及部分中間選民對立法院由在野黨主導抱持著危機意識,進而集結支持執政黨陣營。
然而,從台灣民意基金會12月所調查的政黨支持度來看,民進黨為35.8%,國民黨22.3%,民眾黨11.9%。雖然執政黨確實領先,但稱不上壓倒性的優勢。在野兩黨相加支持度34.2%,與執政黨之差僅在伯仲之間。在立法院衝突法案上,民意也幾乎勢均力敵。朝野雙方都宣稱「民意站在自己這邊」。
而台灣民眾黨的動向來說,小笠原提到,台灣政治長期陷於藍綠對立已逾20餘年。第三勢力的民眾黨原本以「超越藍綠」為口號崛起,但目前選擇與國民黨合作,和執政黨處於對立情勢。先前該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涉嫌貪汙遭到逮捕起訴,此事使朝野對立情勢更加尖銳。民眾黨方面主張此事件為執政黨的「政治迫害」。若深入分析民調,民眾黨支持者的意識結構與國民黨極為接近,也就是說,兩者都抱持著對執政黨的反感,形成基層層級的「藍白合」。
1月1日,柯文哲辭去黨主席一職,改由立法委員黃國昌(黨團總召)擔任代理主席。儘管柯文哲是民眾黨的「創辦人」具有極高象徵性意義,但該黨既定的藍白合路線預料不會有太大改變。民眾黨在過去一年內的支持度幾乎減半,如今所剩的多是忠誠度極高的基本盤,支持度應該已經觸底,未來很可能會持續維持在10%左右的水準。
再過3年的2028年總統大選,預料將會是一場由尋求連任的賴清德,與在野黨共推的單一候選人一對一的對決,而民眾黨應會選擇支持國民黨所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對國民黨而言,這「10%」的政黨支持度意義重大,因此也會在側面給予支援,避免民眾黨崩盤。
同時,從台灣朝野的激烈攻防來看,過去一年來,立法院成為朝野衝突的舞台,而這場對立可能會越演越烈,甚至延燒到「院外」。具體而言,便是罷免投票和公民投票。民進黨內部近期傳出,若鎖定在選區根基較薄弱的國民黨立法委員發起罷免投票,成功罷免後再於補選中拿下6席,即可奪回國會過半席次。
一旦真的付諸行動,就看台灣輿論會將其視為在野黨不斷破壞台灣的憲政體制,為了阻止而不得已的手段;還是民進黨利用粗暴手法,為了奪回國會過半不擇手段的一黨之私。民意或將呈現分庭抗禮的態勢。
面對此種局面,國民黨也可能以罷免投票作為反制,還可能以「反對廢除死刑」的公投對抗。在台灣,雖然專家之間已經開始討論廢除死刑的議題,但民意仍「壓倒性反對廢死的趨勢」。相較於國民黨在堅決反廢死上立場一致,民進黨內則既有支持死刑的保守派,也有主張漸進廢止或讓制度形同虛設的自由派,也有不少希望透過突顯與經常使用死刑的中國有所差異,來強化台灣的進步價值。國民黨正是著眼於此來佈局,將可能讓局勢朝有利於國民黨的方向發展。
小笠原表示,雙方都在檯面下評估諸如此類的極端手段。既然立法委員的任期受到保障,若無正當理由就推動罷免投票,可說是不應施展的「禁招」;同樣地,死刑等刑罰政策也應在專家討論基礎上謹慎決策,透過煽動選民情緒,進行公投表決也是不應施展的「禁招」。倘若是在日本,相信多數學者與專家會如此看待。無論如何,發動這些行動的雖然是名義上的公民團體,但若沒有政黨背後的支持,亦無法成局。如今朝野雙方都想重創對手,任何「禁招」都有被付諸實行的風險。
從兩岸關係來看,小笠原分析,賴清德承襲蔡英文路線,表示將守護民主化後的中華民國現狀,並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同時,他以強硬著稱之餘,也有時拋出變化球展現其賴氏風格。由於中國早已將賴清德定位為「獨派」,日美部分輿論也曾判斷他將推進台獨議程,但事實上,他卻反而強調中華民國。在去年10月的國慶晚會演說中,他就投出了「中華民國祖國論」這記變化球。
這是一種民進黨試圖吸納國民黨精神堡壘中華民國論述的策略,意在迎合台灣民意普遍支持的維持現狀,以擴大民進黨的支持基礎。中國對於賴清德轉向中華民國的立場,仍然以「台獨動作」為由,全面否定中華民國的國家性質。這反而讓國民黨在論述空間上更加受限。朝野雙方在意識形態陣地上的爭奪也值得關注。
而中國在去年兩度針對賴清德就職和國慶節,對台灣進行大規模軍演。小笠原指出,第二次軍演期間正旅居台灣新竹市。學生和市民的反應是「又來了」,大學校園和街道上的生活一如往常。中國雖然加強了在台灣管轄的金門島周邊的海警活動,但賴政府採取冷靜應對、不受挑釁的態度,民意也未出現明顯反應。中國企圖透過軍事威嚇改變台灣民意的策略並未奏效。
另一方面,中國對台灣內部的滲透工作則十分活躍。根據台灣國安局表示,去年一年間中國針對台灣網路空間所刻意散播的爭議訊息高達215萬則。這些訊息在Facebook、TikT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洗板留言,傳播經過加工的影片和圖片,意圖在台灣散布中國的宣傳,並打擊美台關係。
此外,中國也積極拉攏台灣的YouTube網紅。這類統戰工作的部分內幕,在一位曾經配合中國共產黨,但後來轉向並揭露內情的台灣網紅披露下,其真實態樣被公諸於世。中國共產黨試圖透過媽祖廟交流、青年交流、里民交流等各種民間往來,在台灣擴大與中國大陸「緊密相連」的意識。這種意識的擴散有利於國民黨。
在此,小笠原認為,很大的變數為川普政府。拜登政府的對中嚇阻政策和強化美台關係已產生一定成效,使得中國促統動作停留在口號層面,實質上並未取得進展。這種態勢會如何演變,中國必定會極其謹慎來觀察美國新政府的動向。對日本而言這也是重大關切事項。
對中國來說,雖然賴清德去年當選令其極為不悅,但其後台灣政局的發展並非全然不利。中國可能期待在2028年讓民進黨下台。相較於動用武力,拉攏台灣內部的人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在實現政黨輪替後再推進統一會更有成效。如果習近平進入第四任期,反而會比川普更為長久,使得中國無需操之過急。2025年仍會是軍事威嚇和拉攏台灣的「北風與太陽」策略,配合檯面下的滲透工作。
在台灣也存在對川普2.0的擔憂。賴政府已搶先因應。去年年底,《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政府計劃向美國採購價值150億美元的大規模軍備。對此,已確定將被提名為美國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在「X」平台上發表了肯定的評論。柯伯吉一直大聲疾呼台灣的自我防衛努力還不夠。即使這無法化解川普政府可能施加的國防預算增額壓力,但在被要求之前先表態總歸不是壞事。
就賴政府而言,如果國民黨阻擋提升國防預算,可能會希望引導川普政府的壓力轉向國民黨。對國民黨來說,則是希望避免被川普政府貼上「反美」標籤。這場攻防也值得關注。
總結來說,日本今年需要密切注意的是台灣民意的動向。台灣並不會突然出現親中民意大幅提升的情況,比較可能發生的是,台灣民眾因厭倦圍繞中國議題的爭論而選擇迴避,或是因對美國的信任感動搖,而認為對中國妥協也是無可奈何的氛圍逐漸擴散。在朝野攻防中台灣民意會傾向哪一方?美中關係的影響又會如何顯現?我們需要提高敏感度來觀察這些細微的變化。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國艦國造最佳「助攻」台船承建海軍新建浮塢ARD安放龍骨
春節戰備操演》海軍沱江、光六緊急出港濱海打擊 大武級救難艦性能操演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