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經濟下行的「省級兩會」─推動重大基建,嚴防爛尾工程
1月中下旬,中國多省份密集進入「省級兩會」時間。除多聚焦2025年經濟趨勢及相關政策在去年落地實施情況外,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各省基礎投資建設項目依舊在進行。
依照各地省級人大公佈的行程顯示,河北、黑龍江、福建、廣西的省級人代會在1月13日開幕。1月14日,將有北京、天津、浙江、湖南、海南等5個省份同日召開;1月15日至25日,遼寧、上海、江西等省份在此期間召開。還有一些省份尚未公佈明確的召開日期,如內蒙古、四川、甘肅等省份公佈於1月中旬召開;吉林、青海於1月中下旬召開;山東、湖北等省份於1月召開。
一般來說,「地方兩會」是該地政經走勢和官員人選的重要風向標,也有一些時候,地方兩會召開時會宣布某些官員「落馬」(指被中共紀委帶走調查)的訊息。其中,政協和人大會議不會同時召開,要分為兩天召開,省級人大會期一般為一周左右。
在今年各省「兩會」中,「重大計畫」成為這些會議中強調的政策訊號。
所謂「重大項目」一般指在當地由省級財政或中央轉移地方財政資金所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都是由地方國有企業所攬包,類似的像「省級建設集團、市屬城市投資公司」,不過這類項目很容易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造成「爛尾工程」。
在過去一年,由於一些地方大搞「政績工程」導致一些基礎建設項目成為地方政府債務中尤為關鍵的負擔,這就導致用於民生領域的開支減少。甚至在中國北方某地級市為解決持續不斷的「爛尾樓」問題向省內其他地級市借款一千萬人民幣來渡過資金困境。
中國國務院在去年曾叫停12省市除民生工程外的基礎建設項目,以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總額。但時隔數月後,這些計畫又悄悄復工,引發中國民間與官方經濟學者的猜疑。
根據公開報導指出, 2025年河南省將有602個項目開工,總投資人民幣4044.3億元;江蘇則為今年安排了500個實施項目、100個儲備項目,其中實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額人民幣6526億元。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指出, 2025年地方專案債券發行可望擴大,整體重點仍是維持基建投資,實現政府投資帶動和彌補社會投資。
但中國央行10日(上周五)已經決定暫停購買國債,這對中國目前走出經濟困境並不是一個利多的消息。在中國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省級國債收益成為地方基礎建設的資金來源之一,加上地方政府通過賣地獲得「土地出讓金」也就是「土地財政收入」,二者共同作為基建項目的資金支持。
現在由於經濟下行週期變長和未來經濟預期持續走低,不少中國民眾將錢存入銀行,儘管利息較為微薄,但是能夠作為比較穩健的儲蓄方式。隨後,中國幾大國有銀行將儲戶的錢透過貸款到企業,但由於市場的不景氣,導致一些企業不願意借貸,這使得國債的價格逐漸增加,帶來的就是國債利息的降低。
在過去一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僅上漲了0.1%。工廠的批發價格下降了2%以上。出口價格跌幅高達8%。中國政府由於擔心國債價格上漲過快,便希望透過停止購買國債的方式,來防止經濟泡沫出現。這之後如果國債價格下跌,對商業銀行來說可能會蒙受不少的損失。
高額的地方政府債務和國債收益下挫,將加劇財政資金的不穩定性。這也為北京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決策層對製造業和軍事設施的投資建設,包括國防費用的支出。
此外,備受關注的就是台灣,北京聲稱多年來一直對台灣擁有主權。在以中國對台工作為主要陣地的福建省,在今年省級兩會前夕,已經明確了「對台任務較重的縣(市、區)均已單獨設置台辦」,此舉被認為更加明確台灣對於北京的重要戰略地位。
中國各省密集召開兩會,突顯中國在新的一年經濟與政局的新開始,為今年3月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做好準備。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