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底電纜遭破壞疑為中國船隻拖錨所致
台灣東北海域一條海底通訊電纜上週遭到毀損,涉案船隻是一艘以中文命名的非洲貨輪。英媒《金融時報》星期日(1月5日)則報道,該船為中國貨輪,而台灣國安官員表示,此次電纜受損並非單純事故,擔憂北京升高“灰色地帶”行動。該船正航向釜山,台灣請南韓當局協助調查。
上星期五(1月3日)清晨,台灣東北方基隆外海的國際海底電纜發生四芯損壞。台灣海巡署研判,疑因航經該海域的喀麥隆籍貨輪“順興39”(Shunxing 39音譯)勾拖損害。
負責監控此海纜的台灣通訊公司中華電信第一時間啟動緊急備援應變機制,成功改連接至其餘國際海纜站,使所有客戶服務於短時間內全數恢復正常。儘管未造成嚴重損失,這項破壞行為仍凸顯出台灣對外通訊設施的脆弱性。
根據台灣媒體《自由時報》,台灣海巡署獲報後調派船隻前往,要求該船返回基隆港外海接受調查,並完成搜證。但因海像不佳,該船無法久留後駛離,依原航程前往韓國釜山。台灣已與韓國聯繫,希望協助調查這艘船。
《金融時報》指出,雖然這艘貨輪掛喀麥隆國旗,但船隻屬於在香港註冊的「傑揚貿易公司」(Jie Yang音譯),該公司唯一登記的負責人名為郭文傑(Guo Wenjie音譯)。
《金融時報》報道,根據船舶追蹤和海事分析提供商MarineTraffic的位置追蹤數據,“順興39”自上個月初以來,一直在台灣北海岸附近海域交錯來回航行,並曾在電纜斷裂地點拖錨。
一名台灣高級國安官員對《金融時報》表示,這次電纜受損並非單純的事故,是令人憂心的全球海底電纜破壞趨勢的另一個案例。官員提到,涉入這類事件的船隻通常相當破舊,鮮少從事商業活動。“這艘貨輪的狀態也非常糟糕,類似那些俄羅斯影子艦隊的船隻。”
台灣政府一直批評中國使用所謂的“灰色地帶”戰術,意即透過非常規戰術消耗對方,而不訴諸公開戰鬥。
台灣立委沈伯洋星期一(1月6日)表示,這次事件與中國升級「灰色地帶」作戰一定有關,嚴重影響台灣的國家安全。台灣立委陳冠廷建議相關部門強化第一時間的應變,包括匡列重要電纜區域、攔截登檢且協調帶回扣留船等。
中國稱民主自治的台灣是其領土,並稱必要時不排除使用武力控制台灣。
這不是台灣對外通訊電纜第一次遭到損毀。
根據前台灣立委洪申翰去年10月質詢時提出的數據,台灣本島與馬祖列島之間的海纜在近五年內已被中國船隻破壞將近30次。
目前,中國尚未對此事件做出正式回應。這並非中國船隻首次涉入海底電纜損壞事件。
去年11月,連接芬蘭與德國的C-Lion1數據電纜和連接瑞典與立陶宛的BCS East-West電纜在波羅的海接連斷裂。芬蘭、瑞典、德國和立陶宛四國展開調查,事發時位於該區域的中國貨船“伊鵬3號”(Yi Peng 3)因行為可疑成為關注重點。
中國外交部否認“伊鵬3號”涉及破壞活動,並表示願意與相關國家合作查明真相。不過瑞典的登船調查要求遭到拒絕,船隻之後駛離該海域。
2023年10月,一艘懸掛香港旗的中國貨櫃船「新新極地熊」(Newnew Polar Bear)損壞了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的天然氣管線。事件至今仍未完全釐清。
此外,上個月一條連接芬蘭和愛沙尼亞的海底電纜Estlink 2也發生斷裂,芬蘭調查發現一艘註冊在庫克群島、載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鷹S號”(Eagle S)疑似在海底拖錨移動,破壞了電纜。該船被視為俄羅斯“影子船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