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家門面」落後印度?謝金河曝1數據釀禍
財經中心/李汶臻報導
機場是國外旅客對於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無疑代表著「國家門面」。不過台灣桃園機場近年來頻頻出現國塞「機」亂象,即便是硬體升級的三期航厦發包施工,也是一波三折,導致民怨四起。讓過去曾大讚印度、泰國機場建設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再度發文批評台灣機場建設,「我們沒有企圖心」,並喊話賴清德政府「台灣今年一定要做一件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10)日在臉書以「台灣今年一定要做的一件事!」發文談及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硬體升級問題。他在貼文開頭先提到,台灣從李登輝總統時代(1988年至2000年)開始,「一直在喊的亞太營運中心的口號,都是一張空頭支票」,但這些年,台灣成為亞太轉運中心的目標似乎越來越具體可行。
桃園機場跑道畫面示意圖。(圖/民視新聞)
謝金河接著談到桃園機場近來的繁忙景象,並列出超狂數據指稱,「2023年桃園國際機場旅客有3535萬人次,轉機旅客625萬人次」,儘管2024年的數據尚未出爐,但預計成長幅度會更驚人。謝金河也在貼文中抖出這種盛況的主因:「過去很多透過香港、上海、北京轉機的旅客改到桃園機場,特別是北美航線」,然而這似乎也是桃機時常爆發大塞「機」亂象的關鍵。
謝金河過去曾拿泰國、印度的機場建設與桃機作對比;右圖為印度國旗。(圖/翻攝自「謝金河」臉書、取自Pixabay)
然而當桃機角色變得更重要,機場建設的劣勢也接連浮出。謝金河過去就曾在「國家的競爭力從機場開始」一文中,對比桃機與印度及曼谷的機場建設,當時就感嘆說:「這些年台灣經濟力大有進展,不過機場建設落後」。如今他再度提到桃機硬體升級的問題,認為台灣的超額儲蓄率已達16.7%,建議領導者應想辦法擴大公共建設支出,尤其應趁台灣資金回流、半導體產業興盛的絕佳機會,加大建設力道。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原文出處:等近40年「台灣這張支票」仍未兌現!謝金河喊話賴政府:今年必做這件事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中國人登榜「世界第一聰明」!矢板明夫列2點狂打臉
桃機禁用1款行李箱!日本也開罰「最高10萬元」
春節「訂房率剩4成」誰毀了國旅?PTT揪4大戰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