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應用AI將技術與人文深度結合 暨大引領學生走在潮流前沿


積極應對AI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全面將AI應用融入各院系課程中,其中有一門「中文思辯與表達:閱讀與書寫」的課程,就是充分應用AI工具在課堂上,將AI技術與傳統中文課程結合,帶領學生探索數位人文的創新應用。這門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還引導他們進一步將這些工具運用於文本解析與創作,在期末的成果發表會上,暨大學生興高彩烈的秀出他們的成果,也讓人看到了學生們有了全然不同的學習與創作新視野。

暨大中文系系主任陳正芳表示,「中文思辯與表達」的課程,其實就是過去傳統的大學國文課,但授課老師將這個課程融合了AI數位人文的元素,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AI技術進行文學創作、文本分析及數位表達,為傳統的中文學科注入現代化的力量。在林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不但學習了如何利用生成式AI工具進行文本解讀與創作,還進一步探討了這些技術如何推動社會實踐與文化傳播。

暨大學生將學習成果教導給銀髮族,具體落實社會實踐精神。(暨大提供)
暨大學生將學習成果教導給銀髮族,具體落實社會實踐精神。(暨大提供)

授課的中文系助理教授林鴻瑞表示,將AI技術融入文學與數位人文創作,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創作形式,展示了AI技術在文本分析、音樂創作、影像生成等領域的應用潛力。課程設計結合閱讀、書寫、思辨及表達等能力的養成,課程的核心圍繞六大主題,包括:音樂動感新視界;文字旅程的探索;化書為影,繪夢成真;從無聲到有聲;AI圖片生成;AI簡報生成。經過一個學期的探討,師生們共同完成了一本「AI數位人文教材」,深入探討AI如何影響人文創作與社會實踐。

暨大學生吳芯欣團隊閱讀作家蔡珠兒《伊是埔里人》散文後,透過AI技術將故事視覺化為繪本。(暨大提供)
暨大學生吳芯欣團隊閱讀作家蔡珠兒《伊是埔里人》散文後,透過AI技術將故事視覺化為繪本。(暨大提供)

學生團隊在課程中,將AI技術與人文創作相結合,創作出了眾多具有創新性與社會意義的作品。例如:吳欣芯同學的團隊運用AI圖片生成工具,將經典文學作品視覺化,呈現出不同於傳統文本的全新面貌,讓經典作品立體化;石鑫同學團隊則運用FlexClip AI影片生成工具,替經典宋詞創作出短片,將古典詩詞與現代媒體形式完美融合。

暨大助理教授林鴻瑞引導學生將AI技術應用在中文課的文本分析、音樂創作、影像生成。(暨大提供)
暨大助理教授林鴻瑞引導學生將AI技術應用在中文課的文本分析、音樂創作、影像生成。(暨大提供)

同樣,楊實萱同學團隊運用了SUNO生成音樂工具,創作出了富有韻律感的音樂作品,並透過Noisee AI生成MV,展現音樂創作的技術創新。此外,蔡雋翊、廖苡辛團隊利用AI簡報生成工具,為長者設計了一套養生保健主題的簡報,藉此向社會傳遞健康養生的重要性。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來自許湘妘同學團隊,他們運用D-ID video虛擬主播工具,讓聾啞人士能夠通過AI技術發聲,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為社會弱勢群體帶來了希望。許同學說,上了這堂全然不同的中文課,除了更有趣的方式學習經典文學理論或作品,也因為AI工具多方面的嘗試應用,有更多的創意與創思的啟發,突然多出更多的空間,來思考如何將經典透過創意進行轉化再現,甚至更能思考到實際生活面上的實踐與社會關懷。

暨大副校長兼教務長曾永平表示,社會實踐也是這門課程的另一大亮點,課程設計與南投縣埔里數位機會中心(DOC)合作,學生們將自己在課程中學到的AI知識與技能,應用於為當地中高齡學員進行數位教學,並分享他們在課程中創作的AI數位人文作品。這不只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現,更是對數位人文精神的實踐,讓AI技術真正服務於社會,幫助不同群體提升數位素養,協助偏鄉地區縮小數位落差。

暨大校長武東星指出,過去,傳統教育模式難以符合每個學生的需求、學習速度,甚至興趣和能力也各不相同,而AI的引入使得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教育創新一直都是暨大的治校重點,期許更多類似「中文思辨與表達」課程的巧思與創意設計,持續帶領學生探索更多AI應用的可能性,並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與人文思考深度結合,創造更具社會價值的學習與創作成果。

更多新聞推薦

轟綠營踐踏司法 民眾黨號召1/11司法節上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