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城市秘境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基地面積約4.03公頃,園區結合客家族群生活經驗的文化內涵,以「人文、生態、教育、科技、產業、農家樂」等主題做為6大軸心,打造出兼具親水及客庄性質之公園,期發揚客家精神、推廣客家語言,並落實永續與生態教育,除提供市民多元的休閒活動空間,也讓客家文化得以傳承。
體驗農村文化 喚起生活記憶
該園區前身是「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後交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劃,規劃為一座「都會多元型」的客家公園,園區除打造生態溝渠、水車、農村體驗區、跨堤平臺等人文與生態兼容的戶外景觀,並設有客家音樂戲劇中心、客家文化中心、客庄生活館,成為民眾認識客家文化的據點與休憩場所,並提供居住於都會的客家人一處群聚交流、展現生活記憶之處,期打造臺北客家新原鄉。
戶外景觀部分,結合了客家族群生活文化,如農村體驗的茶山水田、崇文惜字的敬字亭、符合環保概念的生態溝渠、傳統農家的菸樓水車等,以及配合四時景色,除保有園區既有的植栽、新植喬木,並佐以客家4花之桂花、燈籠花、含笑花、夜合花等,讓民眾一同感受客家植栽的風貌與花香。
園區內的「跨堤平臺」設有人行步道及自行車引道,串連108公頃河濱綠地、臺大公館商圈、臺大水源校區、自來水園區、寶藏巖共生藝棧等區域,營造出公館水岸親水觀光軸帶,並串連帶動各地觀光產業經濟。
多元民俗活動 發揚客家精神
為推廣客家文化,園區經常舉辦客家義民祭典、粽香節、桐花季等客家民俗慶典,還有客家音樂戲曲表演、藝文研討會、客語學習與體驗、客家山歌教唱、客語演講和辯論比賽、客語情境教學活動,傳統美食體驗、工藝創作體驗等活動,發揚客家精神。
此外,園區內的客家文化中心設有多媒體互動裝置、常設及特展區、多功能學習空間等,結合產、官、學、社團、藝文領域等團隊,以人文、教育、科技、產業、藝術等面向,實現多功能的人文館室,呈現別具特色的客家風情。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基地面積約4.03公頃,成為民眾認識客家文化的據點與休憩場所。(取自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園區不定期舉辦工藝創作體驗等活動,加深民眾對客家文化的認識。(取自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臉書專頁)
園區內種植茶樹、闢建田地,提供孩童進行生態體驗戶外教學、認識客家農作等寓教於樂的活動。(取自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園區中設置許多客家特色的裝置藝術品,打造民眾認識客家文化的休憩場所。(取自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