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枯寧專欄】為什麼韓國應該擁核

【巴枯寧專欄】為什麼韓國應該擁核
【巴枯寧專欄】為什麼韓國應該擁核

韓國長期以來一直依靠美國來遏制北韓的核武威脅。平壤在冷戰期間開始斷斷續續地邁向核武器,並於 2006 年測試了第一顆原子彈,如今也定期對其南部鄰國發出核威脅。同時,首爾受到美國核子保護傘的庇護,該傘伴隨著南韓於 1953 年與華盛頓簽署國防聯盟而來,當時韓戰剛結束停戰協定。幾十年來,這種安排為韓國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證。但如今,這種保證似乎越來越脆弱。羅伯特·E·凱利和金敏亨(Robert E. Kelly and Min-hyung Kim) 發表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的<為什麼韓國應該擁核>( Why South Korea Should Go Nuclear)指出原子彈是遏制來自北方威脅的最佳方式。(The Bomb Is the Best Way to Contain the Threat From the North)


平壤幾乎肯定會威脅對美國目標進行核攻擊
韓國的問題是雙重的。首先,朝鮮的能力正在增強。平壤開發了洲際彈道飛彈,這讓人懷疑美國是否會履行其聯盟承諾並為南韓而戰,因為北韓現在可以用核武攻擊美國城市。其次,過去嚴厲批評美韓聯盟的唐納德·川普即將開始他的美國總統第二任期。在川普的領導下,華盛頓幹預朝鮮半島衝突的可能性將進一步下降。
在這樣的衝突中,平壤幾乎肯定會威脅對美國目標進行核攻擊,以阻止美國的參與。美國在亞太地區、關島或夏威夷的基地將首先受到威脅,然後是美國本土。這使得美國援助韓國的潛在成本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得多。這很可能足以讓美國在介入之前猶豫不決。以烏克蘭戰爭為例,俄羅斯的核威脅成功限制了美國對基輔的支持。如果莫斯科的威脅對聯盟友好的總統拜登有效,那麼平壤的威脅很可能會限制民族主義、交易性的川普。屆時韓國將只能自生自滅。為了彌補安全方面的這一明顯差距,首爾現在正在考慮採取一項直到最近才在該國政治邊緣討論過的步驟:建造自己的核武。
71% 的韓國人支持核化
在韓國,這項提議已成為主流。根據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 2021 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71% 的韓國人支持核化,高於首爾牙山政策研究所 2010 年調查中發現的 56% 的支持率。也獲得了同樣決定性的公眾支持。政治菁英們仍然存在分歧,但現在比韓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更支持這個想法。
如今,韓國核化的最大障礙不是國內選民,而是外國選民:美國。華盛頓兩黨對核擴散的反對已有數十年之久,甚至在美國的盟友中也是如此。近年來,拜登政府試圖讓首爾對重申美國安全承諾的聲明感到滿意。美國的壓力可能是韓國仍參加禁止其核化的國際核不擴散條約(NPT)的主要原因。
然而,美國之前已經學會了與核夥伴共存。英國和法國分別在 1952 年和 1960 年進行首次核試驗時都是美國的盟友,而在以色列於 20 世紀 60 年代發展核計劃後,華盛頓不顧美國的懇求,與以色列保持了密切關係。韓國對美國核子保護傘的可靠性的擔憂也不是什麼新鮮事。美國的盟友在冷戰期間也有類似的擔憂,當時蘇聯威脅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打擊。但華盛頓拒絕讓首爾就其擔憂採取行動,這使得盟國陷入不必要的對抗。
韓國核化的美國反對者誇大了該政策的缺點,低估了其好處,並忽視了美國自己的自由主義價值觀,這些價值觀要求華盛頓容忍民主夥伴的國家安全選擇,即使它不喜歡這些選擇。如果首爾採取這一步驟,就不會像批評者擔心的那樣引發國際防擴散體系的崩潰。北韓的核武能力削弱了美國的威懾力,但韓國的核武庫可以幫助填補這一空缺。擁有核武的韓國將更加自給自足,減少川普退出美國聯盟的潛在危害,並平息首爾對美國核武承諾的過度焦慮。
隨著韓國能夠更好地獨自處理北韓問題,美國可以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其在東亞的首要任務上——與中國的競爭。但首先,華盛頓需要停止妨礙盟友,並開始讓首爾自己做出決定。總的來說,韓國決定擁核不僅對韓國有利,對美國也有利。
舊金山換首爾?
自2011年金正恩上任以來,北韓的核武能力和飛彈能力迅速增強。自2017年以來,北韓試射了多枚可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以及多枚可覆蓋南韓的短程和中程飛彈。平壤也在尋求進一步的進展。它尋求使其導彈高超音速和核彈變得更小,也許在俄羅斯的技術援助下加速其進展。為了提高核武力量的生存能力,平壤已宣布打算將其部署在潛艇上。它還正在將小型核武整合到軍隊中,包括前線部隊。
北韓的戰略反映了這些能力的提升。平壤現在幾乎隨意地例行公事地威脅要對韓國和美國進行核打擊。 2022年9月,它頒布了一項法律,允許在危機早期階段先發制人使用核武。金正恩在宣布該法律的演講中表示,北韓的核武地位是“不可逆轉的”,其核武不是北韓在談判中可以拿來交換的“籌碼”。
目前朝鮮和韓國核武能力的差距破壞了朝鮮半島的穩定。當兩國之間的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時,它鼓勵朝鮮脅迫韓國做出讓步。首爾——使聯盟陷入癱瘓,並為誤判打開了大門。朝韓核均勢將結束這種危險的僵局,因為首爾將能夠在不依賴美國可疑保證的情況下威懾平壤。
首爾需要不超過 100 枚彈頭來實現局部威懾
韓國的武庫不必很大:北韓可能很危險,但就軍事實力而言,它比不上中國或俄羅斯。鑑於朝鮮面積小、武庫少,首爾可能需要不超過 100 枚彈頭來實現局部威懾。 (相較之下,以色列估計擁有約 90 枚核武。)即使現在,韓國也擁有能夠運載彈頭的戰鬥機和堅固的掩體來保護它們。最終,首爾將把彈頭放置在海底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它已經擁有必要的飛彈和潛艇。但韓國的要求到此為止。它不需要美國或俄羅斯等大國的重型轟炸機、遠程飛彈、高當量彈頭和大量庫存。
韓國對國內威懾力量的需求如此迫切,是因為北韓的核武和飛彈集結加劇了擴大核威懾的經典困境:美國會拿自己的城市冒險來保護外國城市嗎? 1961 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問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是否願意「用紐約換巴黎」。甘迺迪迴避了這個問題。今天,韓國記者、學者、智庫以及幾位執政黨成員公開提出同樣的問題。一位美國總統,即使是一位願意冒著舊金山的風險去首爾的總統,也會面臨來自國會和美國公眾的巨大壓力,要求他不要為了援助一個遙遠的盟友而讓數百萬美國平民陷入危險。韓國人對此很清楚。牙山政策研究所 2024 年進行的一項民調發現,只有 47% 的韓國人相信華盛頓會代表韓國冒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打擊的風險。
北韓不僅在理論上有能力打擊美國目標——如果美國加入保衛南韓的戰爭,北韓幾乎肯定會這樣做。否則,美國軍事介入第二次韓戰將意味著北韓的徹底失敗、半島的統一以及平壤統治菁英的消滅。北韓軍隊規模龐大,但技術落後。它的核武力量非常容易受到韓國和美國空中力量的攻擊。該國地理位置狹小,在南北韓邊境的常規戰鬥中失敗後幾乎沒有撤退的空間。它的人口也很少且營養不良。北韓的經濟幾乎無法養活其人民,更不用說維持戰爭了。國家在首都之外幾乎無法運作。在一次重大常規失敗之後,隨著盟軍向北推進,北韓政權可能會開始瓦解。
因此,如果衝突爆發,北韓領導人沒有理由退縮。平壤將對美國在東亞的基地、關島、夏威夷,甚至美國本土發出核威脅,不顧一切地試圖讓美國捲入戰爭——然後,如果華盛頓無論如何加入,平壤將兌現這些承諾。換句話說,由於北韓在常規軍事方面嚴重落後,而且任何嚴重衝突都會增加政權精英的生存風險,因此它比任何其他核武國家實際使用其武器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它構成了獨特的核威脅。
華盛頓需要停止妨礙其盟友。
這些情況使北韓有別於冷戰時期的蘇聯以及當今的中國和俄羅斯等核武獨裁國家。這些國家也可能構成威脅,但它們比北韓強大得多。烏克蘭或台灣的失敗可能並不意味著俄羅斯或中國的崩潰。因此,莫斯科和北京冒核使用巨大不確定性風險的意願遠低於平壤,烏克蘭戰爭證明了這一點,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威脅使用核武器,但他實際上不太可能使用核武器。
北韓對其核武能力的依賴加劇了南韓對美國延伸威懾力的懷疑。美國官員知道有這種信任危機。 《華盛頓宣言》是 2023 年發表的聯合聲明,旨在透過建立美韓核諮詢小組、將首爾納入美國的東亞核計畫來緩解韓國的擔憂。美國也同意更頻繁地通過韓國輪換空中和海上部隊。歡迎採取這些步驟。但由於它們沒有解決華盛頓是否會冒核報復風險來保護其盟友的核心問題,因此它們為韓國公眾和政治精英提供的保證不足。
川普第二任總統的到來加劇了韓國的焦慮。川普像他之前的任何美國總統一樣詆毀美韓關係。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他似乎更喜歡朝鮮的獨裁者,而不是韓國民選的領導人,根據《華盛頓郵報》記者卡羅爾·萊昂尼格和菲利普·魯克的報道,特朗普在2021 年私下表示,如果連任,他將「炸毀」該聯盟。他經常談論美國的聯盟,就好像它們是按服務付費的保護計劃。他在2024年總統競選中表示,如果任何未達到北約國防開支目標的歐洲國家遭到俄羅斯入侵,他「絕對不會」為其辯護。鑑於這一切,很難想像川普會冒著舊金山的風險去首爾。
唯一方法是獲得自己的核子防禦系統
對韓國來說,希望在等待川普任期的同時享受四年的平靜也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川普重塑了共和黨,使得該黨的下一任領導人可能會分享他的「美國優先」意識形態,包括拒絕具有約束力的聯盟承諾。韓國能夠防範美國週期性轉向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和交易主義的唯一方法是獲得自己的核子防禦系統,從而減少其在安全方面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核化在韓國引發了激烈爭論,但構成該國外交政策界的智囊團、國家安全專家和主要媒體對這一想法的支持程度比 20 世紀 70 年代首次考慮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高。事實上,在尹錫烈總統執政期間,倡導獨立核威懾已成為主流。首爾的官方立場仍是依賴美國的核子保護傘來保障韓國的安全。但其政策沒有改變的主要原因是擔心美國的報復,這可能包括對韓國的製裁和雙邊聯盟的削弱。
美國政府一直主張應積極抵制核武的擴散
防擴散深深融入美國外交政策。過去幾年,美國政府一直試圖說服並在必要時向韓國施壓,使其不要尋求核武。作為對美國在 2023 年《華盛頓宣言》中同意加強雙邊安全合作的回報,首爾重申了對《不擴散核武條約》的承諾。在政府之外,支持防擴散的美國學者、智庫研究人員、活動人士和前官員組成的網絡也與韓國精英進行了平行的第二軌對話,試圖勸阻他們放棄核化。
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主張應積極抵制核武的擴散。可以理解的是,首爾對於引發與華盛頓的重大分歧持謹慎態度。如果韓國既要在核子計畫方面取得進展,又要避免與美國的關係破裂,華盛頓就需要放鬆對盟國核化的嚴格反對。在川普的領導下,這可能會變得更容易,他在第一個任期內表明,在涉及美國聯盟時,他傾向於拋棄劇本。
美國的大多數擔憂反映了對核擴散的普遍反對,而不是對韓國收購的具體疑慮。防擴散倡導者認為核武不應擴散到任何地方,並且在許多情況下認為所有擁有這些武器的國家都應該實現無核化。這種「全球零」的理想令人欽佩,但除非核武國家首先採取行動,否則可能無法實現——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前景。他們保留武器,同時要求所有其他國家保持無核,無論其安全關切如何,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 《不擴散核武條約》的批評者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該條約相當於核歧視,因為它鎖定了早期採用者的核武地位,同時阻止其他國家隨後製造這些武器。
首爾追求核子計畫將是對北韓實體回應
另一個普遍的擔憂是韓國擁核將導致《不擴散核武條約》崩潰。但這純粹是推測。已有一個國家退出了《不擴散核武條約》(北韓於 2003 年退出),但該條約並未破裂。再次退出不應摧毀它,特別是當退出國家是像韓國這樣的國家時,韓國是一個中等規模的國家,長期以來一直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且沒有對朝鮮的不遵守行為作出任何魯莽反應),但現在卻有一個明顯的、合理的理由尋求核子能力的理由。
首爾追求核子計畫將是對北韓數十年不當行為的實體回應,而不是無賴地衝刺製造破壞穩定的武器。自1992年首爾和平壤發表南北韓宣言以實現半島無核化以來,首爾一直真誠地追求這一目標。平壤還沒有。它因其核子活動已九次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製裁,並經常發出要消滅韓國及其盟友的荒唐威脅。任何國際觀察家都應該能夠理解首爾追求核選擇的理由。
如果衝突爆發,平壤沒有理由退縮。
一些觀察家擔心,即使韓國擁核沒有損害《不擴散核武條約》,也可能誘使東亞其他國家擁核。這是可能的,但可能性不大。自 1945 年以來,只有 9 個國家擁有核武器,這有力地證明了不可控制的骨牌效應。就韓國而言,其東北亞的獨裁鄰國——中國、北韓和俄羅斯——已經擁有核武。附近唯一可能加入核級聯的候選國是日本和台灣,沒有明顯的理由說明韓國的核化會鼓勵這些民主國家和美國夥伴也以核化作為回應。
台灣的外交政策是由其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構成的,因此不太可能過度關注韓國的這一新事態發展。如果中國對台灣進行公開的核威脅,那麼台北也可能會考慮使用核武器,但與北韓不同,中國明智地避免了這種極端的語言。日韓歷史上的緊張關係使東京和首爾的關係更加緊張,但如果過去18年北韓擁核沒有促使日本擁核,那麼今天韓國擁核似乎也不太可能這樣做。自二戰期間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以來,日本的反核情緒也一直很高。最終,推動韓國目前對核化感興趣的基本條件在日本和台灣都不成立。首爾的辯論是由北韓的嚴峻核挑戰所推動的。如今,東京和台北都沒有面臨類似的核威脅。
韓國擁核,北韓將擴大其核子計畫和飛彈計劃
另一個擴散問題是安全。對於任何新的核武國家來說,都存在著可能有意或無意地不當儲存或維護其武器或與其他行為者共享武器的風險。這些普遍的擔憂是合理的,但就韓國的情況而言,卻缺乏說服力。韓國議會一致否決了總統去年12月突然宣布的戒嚴令,以及公眾對該措施的迅速強烈反對,這表明該國的民主制衡體系運作良好。韓國對其核武庫的指揮和控制將是強而有力的,其軍隊也處於文職當局之下。幾十年來,該國妥善管理民用核電工業,這應該會平息對其安全處理核子材料能力的擔憂。
一些韓國進步人士也認為,如果韓國擁核,北韓將擴大其核子計畫和飛彈計劃,朝鮮半島達成和平協議的任何可能性都將消失。這論點曾經可能有說服力,但現在不再有說服力。北韓的核決定顯然與南韓的選擇關係不大;幾十年來,平壤公然利用首爾的核武克制來製造自己的武器。金正恩已明確表示北韓永遠不會放棄核武。在這一點上,韓國威脅核化的可能性比韓國繼續保持克制更有可能促使北韓進行談判。
韓國擁核並非沒有風險。如果首爾開始採取措施實施核計劃,平壤可能會幹預並試圖阻止它。它可以使用的最可能的手段是對韓國核設施進行大規模飛彈襲擊,這可能會引發北韓獲得核武所要避免的衝突。韓國將確保其核武計畫得到良好的防禦並分散在全國各地,因此只有北韓發動大規模突襲才有成功的希望。它甚至可能不得不使用小型核武器,因為它的常規武器可能無法摧毀相關目標。
更可信的風險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制措施
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極小。北韓的目標是預防可能會失敗的衝突。當它威脅使用核武時,它給韓國和美國帶來的不確定性會令兩國望而卻步,並使盟友產生分歧。但先發制人的打擊就不同了。世界將立即反對朝鮮,任何升級的疑慮都將被其進攻性使用核武所取代。無法預測中國、俄羅斯或美國會如何反應。北韓不希望南韓擁有核武,但為了阻止南韓而引發核戰將帶來比平壤願意承擔的更大的風險。
對韓國來說,更可信的風險是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制措施。但幾十年來,北京和莫斯科在韓國安全問題上一直是不誠實的夥伴。兩人曾花了數年時間試圖遏制北韓的核武建設,但都選擇不這麼做。更糟的是,去年俄羅斯與北韓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莫斯科可能會透過網路攻擊或威脅向北韓提供更多支持來減緩韓國的核化進程。但它對韓國的經濟影響力很低,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首爾與其他民主國家一起制裁俄羅斯,其國際信譽也岌岌可危。事實上,如果俄羅斯正在協助北韓的飛彈計劃,那麼它就助長了推動南韓走向核化的問題——破壞了莫斯科可能針對其提出的任何外交主張。
中國對韓國沒有那麼明目張膽的好戰
中國對韓國沒有那麼明目張膽的好戰。但作為對北韓影響最大的國家,它拒絕嚴厲懲罰平壤的核建設也是導致首爾走到這一步的問題的一部分。如果北京因核化而對首爾實施制裁,可能會造成真正的痛苦——2023 年韓國出口的近 20% 銷往中國。不過,韓國採取的與中國經濟保持距離的措施可能會減輕打擊。 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以微弱優勢取代中國成為韓國2024年最大出口市場,部分原因是尹恩惠政府鼓勵韓國企業將業務遷出中國。近年來韓國對華投資也大幅下降。 2023年,中國自1992年以來首次跌出了韓國對外投資的前五名目的地。如果他們真的想阻止這種結果,他們最好利用對北韓的影響力來減少迫使韓國獲得核武的威脅。
韓國核化不僅沒有美國擔心的那麼危險,也為華盛頓提供戰略利益,並緩解緊張的聯盟。最明顯的是,韓國當地的威懾力量使美國擺脫了直接、立即捲入與北韓的衝突的困境,這場衝突可能發展為核武器,並可能將中國捲入其中。如果韓國不能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那麼它別無選擇,只能尋求美國的掩護。因此,華盛頓的聯盟承諾使美國本土面臨核報復。當然,降低這種風險符合美國的利益。
擁核的韓國可以發揮類似法國或英國的作用
這並不意味著如果韓國擁核,美國就應該放棄韓國。華盛頓和首爾之間的聯盟是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更廣泛地有助於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核化並不是拋棄它的理由。擁有核武的韓國可以發揮類似法國或英國的作用——兩國都擁有核武器,並在美國聯盟網絡內提供補充性的區域威懾。與華盛頓的非核能盟友相比,巴黎和倫敦可以更獨立地行動,並承擔更多的風險。例如,如果川普在第二個任期內退出北約,它們可以形成歐洲獨立核威懾力量的核心,並幫助領導歐洲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侵略做出反應。目前,沒有美國就沒有安全保障的韓國缺乏與東亞核子大國同等的能力。
美國領導人長期以來一直要求該國的盟友為自身國防做出更多努力,並停止搭便車搭美國的安全保證——川普最強調這一點。透過建造自己的核武並減少對美國核保護的依賴,韓國正是這樣做的。然而,美國迄今已經封鎖了這條通往戰略成熟度和責任感的道路。
這就是華盛頓堅持其盟友遵守防擴散的核心問題。如果美國合作夥伴在未經美國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做出戰略選擇,那麼他們很可能會搭便車。期望美國的盟友擁有大量的國防預算和有能力的軍隊,但否認它們具有獨立的戰略思維,這是不合理的。德國等戰略上幼稚的盟友也可能擁有一支能力較差的軍隊。柏林可以負擔一支能力更強的軍隊,但它並沒有優先考慮此類支出,這一點從其對烏克蘭戰爭的緩慢軍事反應中可見一斑;它沒有動力這樣做,因為它同意美國對北約的統治。相反,法國或印度等能夠獨立投射力量的有能力的合作夥伴也可能製定自己的策略。美國想要實現不可能的事:有能力、花錢大手大腳的盟友將聽從華盛頓的命令。
華盛頓減少參與反映了美國的價值觀
允許盟國制定和實施自己的戰略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華盛頓可以因此減少對其夥伴衝突和安全問題的參與。這種迴旋餘地也反映了美國的價值觀。如果美國想保持作為自由霸主的信譽,就不能像冷戰時期的蘇聯和今天的中國那樣,利用其主導地位欺凌較弱的伙伴。相反,華盛頓必須接受對其行為的限制,並給予其合作夥伴做出自己決定的自由,特別是當這些合作夥伴是自由民主盟友時。
韓國就屬於這一類。隨著北韓核武庫的擴大以及美國在川普領導下成為不可靠的支持者,公眾和菁英對核武的支持只會增加。如果首爾不顧美國的勸阻,堅持尋求核武器,那麼華盛頓就應該接受其選擇。
除了妥協之外,美國還可以透過威脅經濟制裁和將其排除在核材料市場之外來迫使韓國放棄核化。華盛頓以前曾與對核感興趣的盟友玩過這樣的遊戲,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阻止了西德在冷戰時期製造原子彈的努力。但美國的威脅,包括可能完全放棄歐洲的建議,在波恩引起了深深的不滿,並違反了民主國家不互相脅迫的自由主義原則。今天對韓國進行制裁威脅同樣會破壞華盛頓所主張的區分民主與獨裁的價值觀,從而給中國更多的彈藥來攻擊美國的虛偽。
“核延遲”,這是一種妥協立場
韓國獨立的核子計畫是威懾北韓的最佳方式,但也有一些中間選擇。例如,美國可能在韓國部署自己的戰術核武。此舉可能標誌著美國加強對韓國安全的承諾,並可能降低公眾對全面核化的興趣。但美國的延伸威懾和對美國放棄的恐懼仍然存在,因為美國將保留對這些武器的指揮權,可能拒絕在衝突中使用它們,並可能隨時移除它們。 2021 年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只有 9% 的韓國受訪者(或許意識到這一步驟的不足)支持美國部署核武。 (在其餘受訪者中,67% 的人支持國內核子計劃,24% 的人根本不希望韓國擁有核武。)
另一種選擇是「核武共享」安排,這將允許韓國軍方在明確規定的戰時情況下獲取部署在韓國領土上的美國彈頭。這個想法是給韓國一種威懾力,但限制美國在衝突中的暴露。然而,北韓和中國可能不會接受這種細微的差別。他們可能會認為韓國使用美國核武與美國使用核武是一樣的。他們很可能會進行同樣的爭論,以試圖破壞這個選擇。最終,核共享僅比將美國戰術核武重新部署到韓國並將其置於美國控制之下稍好。
下一步是“核延遲”,這是一種妥協立場,在韓國執政黨人民力量黨的韓東勳和柳容元等親核韓國政治家中越來越受歡迎。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將發展快速製造核武的能力,但實際上不會這樣做。縮短首爾的「突破時間」不會違反《不擴散核武條約》。但這個解決方案有其自身的困難。如果韓國的突破時間太長,那麼其潛在核武能力就無法提供理想的嚇阻效果。但如果其突破時間夠短,那麼潛伏期其實就是核化,而韓國將在無法獲得全部安全利益的情況下面臨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韓國的核化不一定會導致與美國的決裂。
最好的選擇仍然是韓國建造足夠的可生存的核武器,以實現局部威懾並恢復南北韓核均勢。即使是組成有限的核武庫,也能讓韓國獲得更大的戰略獨立性,並減少對美國外交政策轉變的持續焦慮。當美國的參與就會加劇核升級壓力時,它將免除美國立即加入衝突的承諾。它還將阻止北韓在危機期間試圖利用其核優勢從韓國獲取利益。華盛頓和首爾的關係將更加平衡和成熟。美國擔心盟友搭便車和過度擴張,因此可以減少對韓國安全的責任。
本文應該有利於華盛頓的結果可能也是它最擔心的。美國反對首爾核化的原因可能是不願放棄在韓國的最高權力,甚至超過了對核擴散的可疑擔憂。法國、印度和以色列等擁核夥伴對美國來說更難以佔據主導地位。但就韓國而言,華盛頓的戰略利益應該超過對失去控制的恐懼。韓國的核化不一定會導致與美國的決裂,除非華盛頓選擇與美國決裂。身為韓國的主要安全夥伴和長期政治贊助人,並且與中國並列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擁有非正式的否決權。它已經試圖勸阻首爾、安撫它,並含糊地威脅它。這些都沒有奏效。川普的回歸只會加深首爾的核利益;他連任兩天后,韓國最大的日報發表社論,暗示該國可能需要自己的核武。華盛頓的舉措未能解決韓國計畫可以解決的核心安全問題:北韓不斷向更強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邁進,以及美國在川普時代(以及可能之後)的不可靠。美國本身絕對不會容忍韓國現在所經歷的核子脆弱性。華盛頓不應堅持讓其盟友繼續處於危險之中,而應放棄對首爾尋找自己的安全之路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