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 賴清德六點裁示 要求中央與地方跳脫本位迷思
崔慈悌/台北報導
賴清德總統今天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會後作出六點裁示,他說,從這次演練更加瞭解到,中央部會、地方各局處,必須跳脫本位迷思,從跨部門、甚至是整個政府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因應緊急狀態。
針對此次會議和桌上推演,賴清德作出六點裁示:
第一,我們要有SOP,但是不能只靠SOP。無論是中央各部會,或是地方各局處,針對單一狀態,都有SOP。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我們所擁有的資源都有相互依賴性。因為每個狀態在現實中都是連動的,因此SOP是基本,但是如何在SOP之外,強化因應措施,我們應該超前部署、充份準備,中央地方共同合作,並且保持彈性,才能妥善因應各種災情。
第二,我們對反資訊戰、反認知戰的溝通,要更加強主動性。目前,對於境外勢力的資訊戰、認知戰,我們已經建立了因應機制,我要肯定中央和地方單位的應處,但除了被動回應,我們還可以再更加強主動性。
未來,我們要建置更多元的管道,來跟社會溝通。從各政府機關的首長,到最基層的里長,甚至地方各行各業的意見領袖,都應該成為重要的溝通管道、溝通對象;在平時,可以溝通、傳遞訊息,在緊急狀態時,可以協助澄清假訊息,甚至說明正確資訊。如此一來,我們才能有效因應各種錯假訊息的挑戰。
第三,我們要先建構全政府的防衛韌性,才能更強化全社會的防衛韌性。從這次的推演,我們也發現,在面對災害或緊急狀態時,我們過去確實太過依賴軍警人員。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宗旨,應該是先自助互助,再進一步支援整個全社會。
賴清德表示,他在當台南市長時,面對各種災情都仰賴國軍部隊,進入中央政府後,國軍也都站在第一線,但未來恐怕要改變觀念,進行全社會防衛韌性,達到自助互助。
他說,我們要考量,在各種緊急狀況下,軍警也有其任務。無論是在民力的盤點部署,或是民生物資的配置等各方面,我們要從這次演練中,找到更多可能存在的盲點,並思考整合各主管單位相關的、豐沛的民間力量,納入防救災的體系之中,來持續精進相關作為。
第四,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總統府進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包含中央和地方單位、並且有民間觀察員的大規模桌上推演演練。從這次演練,我們可以更加瞭解到,中央部會、地方各局處,必須跳脫本位迷思,從跨部門、甚至是整個政府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因應緊急狀態。
同時,未來,中央跨部會、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垂直水平聯繫、訊息交換,都可以再更加強。讓各單位可以即時掌握彼此的任務和進度,貫徹團隊合作的精神。
第五,這次的推演,驗證了備援機制的重要性。無論是中央各部會,地方各局處,都應該要思考,當大規模災害發生時、現有機制失效了,要如何應處、要如何快速採用B計畫、更要思考如何盡速恢復運作。只要政府和全體社會有準備,就能應對;有決心,就不用擔心;有信心,人民才能放心。
第六、無論是中央各部會,或地方政府各局處,平時都需要進行自身單位內部的演練。我們從推演中,不僅僅驗證了中央地方的應急計畫,也發現了許多應該改善的部分,這證明桌上推演的重要性。
當我們平時就有設定計畫、進行無劇本的推演,就可以當作未來的方向,在大規模、複合式的災害發生時,就能更有餘裕地因應。
賴清德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的建構,是從中央到地方,每一個縣市鄉鎮村里,都必須參與,將每一分力量都凝聚起來,提升整體國家的韌性。這是跨領域、跨黨派、跨世代的全面工作,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各界的攜手合作,才能發揮最大力量。
他說,政府會參考這次演練結果和第一線的回饋經驗,改善相關的政策規劃。防患於未然,方能克服各種難關。未來,我們要繼續努力,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精神,落實到全國,期待所有國人朋友都能了解、認同,並投入參與,讓台灣成為更具有韌性,更能抵禦天災和各種風險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