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當「鄒族獵人」遇上「螃蟹獵人」 食蟹獴萌力全開

食蟹獴有粉紅色的鼻頭、白色鬃毛自吻部延伸至頸部,是溪流生態系重要的指標物種。(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
食蟹獴有粉紅色的鼻頭、白色鬃毛自吻部延伸至頸部,是溪流生態系重要的指標物種。(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

食蟹獴因喜歡捕食蝦蟹類、甲殼類動物,因此被稱為「螃蟹獵人」,是三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在阿里山鄉山美村進行環境巡護監測時,幸運拍到了一隻食蟹獴正在活動覓食,食蟹獴萌力全開的可愛模樣,顯示阿里山區生態完整性,也提醒人們要重視棲地保護。(龐清廉報導)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安姓獵人在阿里山鄉山美村竹林裡,幸運拍到一隻低調的森林居民—食蟹獴!影片中的食蟹獴多次從傾倒的竹子中探頭,對環境狀況極為警覺。

安姓「鄒族獵人」在阿里山山美村竹林拍攝到「螃蟹獵人」食蟹獴多次探頭。(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
安姓「鄒族獵人」在阿里山山美村竹林拍攝到「螃蟹獵人」食蟹獴多次探頭。(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說明,食蟹獴全身有堅硬而膨鬆的毛、粉紅色的鼻子,嘴角至頸部有白色鬃毛,又稱棕簑貓,屬於三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時常穿梭在潮濕的溪流旁、竹林和濕地,平時最愛吃甲殼類動物,包括螃蟹、魚蝦、螺類、蝸牛、昆蟲等,所以也被叫「螃蟹獵人」。

食蟹獴是溪流生態系重要的指標物種,扮演控制無脊椎動物和小型哺乳動物的數量,協助維持當地食物鏈、平衡生態的角色,目前食蟹獴棲息環境因受人為開發影響正逐漸縮減。此次在阿里山拍攝到食蟹獴,不僅顯示出阿里山地區的生態完整性,也提醒人們要減少溪流棲地破壞及干擾。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呼籲民眾,在野外遇食蟹獴時應秉持「不接觸、不干擾、不餵食」的三不原則,讓可愛的「螃蟹獵人」能自在的在臺灣寶島生存。保護食蟹獴不僅是保護單一物種,更可以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為野生動物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