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激情、溫情與共情:中國青年的2024

中國大學生騎單車到開封品嚐灌湯包,他們將歷程分享到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帶動從河南鄭州「夜騎開封」的熱潮。圖為夜騎腳踏車到開封群眾。(圖 : 微博/虎扑的步行街)
中國大學生騎單車到開封品嚐灌湯包,他們將歷程分享到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帶動從河南鄭州「夜騎開封」的熱潮。圖為夜騎腳踏車到開封群眾。(圖 : 微博/虎扑的步行街)


【引言】2024年,對西安出租屋女大學畢業生歿亡的悲情,南京青年人反內卷的激情,同情雲南學生楊盼和吳柳芳的溫情與共情,是中國青年人的精神寫照。央視體影片的戲謔和高校,開封夜騎的聲勢浩大,迸發了青年無窮的創造力。因此,青年人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中國的最大變量。這個變體現在,他們是有溫度、有理想、有衝勁的一群人,他們的悲情、共情、激情和溫情,是有溫度的,對真善美充滿執著;對假惡醜充滿憤怒。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會對社會發出怎樣的吶喊?這就是不可測的青年心聲。

歿於出租屋 澎湃反內卷:生於憂患

2024年,一篇《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的文章引爆中國互聯網。文章中的主人公是畢業自北京的寧夏籍女大學生,因為一直考公家單位的鐵飯碗失敗,沒錢吃飯交房租,最後身亡。人們感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人家的孩子就算是讀書,也沒出路。這個故事頗有悲情的效應,很多中國青年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對這個女生的哀悼,又何嘗不是對自己失意人生的哀悼呢?

不過,生於憂患的青年人,不僅有悲情,還有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激情。南京一群中學生,為了抗議假期補課,發揚「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的精神,用「自由引導人民」作口號,組成了橫跨數十個中學的反內卷聯盟。流出來的公安與盟主的電話錄音中,連派出所的警察叔叔都驚歎:你真牛,南京所有的好學校,你們幾乎都包括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面對警察「解散反內卷聯盟」的要求,小夥子很淡定地反問:請問我違反了哪一條法律呢?警察很詫異會遭到質疑,但立即回應:你已經造成影響了,有同學說要跳樓,萬一跳了,你和你監護人不要負責嗎?小朋友對曰:如果他跳了,我有罪,我跟他一起跳下去。搞到公安叔叔一時語塞。

面對內卷、面對平民階層子弟上升途徑的阻塞和停滯,中國社會的青年人和網民依舊有西安出租屋事件的悲情,但是南京反內卷聯盟事件提示了社會輿論:新一代或是更年輕的中國人,已經不會滿足於用悲情來委屈自己;他們開始用激情碰撞的方式來表達對社會畸形的反彈。他們的方式或許搞笑,但無人能否認他們的做法會有震動環宇、出其不意的效果。他們的邏輯就是:你不給我公平,我自己來拿,人生不可能有幾次激情和衝動,幹了就幹了。這種心態反而最合乎青年人。青年人本來就不可能是老成持重的。

十萬騎行客 怒吼一少年:要快樂、要尊嚴

河南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這恐怕是2024中國青年新聞最經典的案例與事件。本來共享單車就放在那個地方,想用就可以用。不過以前是單獨,這次是群體。在中國當代公共治理中,官方最敏感和戒備的,就是群體性活動。誰組織、目的為何、影響如何,是官方維穩體制對群眾活動評估的靈魂三問。鄭州大學生就是想玩。而且大家一起騎車,熱鬧又壯觀。

一群大學生騎自行車跑到馬路上,這場面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回憶和聯想。更有福建華僑大學的親官方學者指責夜騎學生是不學無術。這下好了,華僑大學的學生們不幹了,他們拒絕為這個學者背鍋,紛紛劃清界限,和鄭州夜騎同學站在一起。逼到學校不得不出來安撫學生。而雲南一個高中生楊盼,怒斥學校面子工程、不拿學生當人看,忽視宿舍條件,幾乎同時衝上熱搜。開封這邊,青年人要的是快樂;雲南這邊,學生要的是尊嚴。

不論是開封還是雲南,青年人都不再願意被沉疴的管理法則所限制。這種管理法則讓大家必須當一個聽話、守紀、整齊的「好學生」。當好學生,意味著失去快樂和尊嚴,代表著要壓抑自己的個性。這種自我壓抑是一種換取未來光明前途的妥協。但人不輕狂枉少年。似乎越來越多青年人也看明白了:就算當好學生,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光明未來,反而青春是轉瞬即逝。開封夜騎的激情,和雲南一聲吼的激情,讓很多人看到了2024中國青年人開始書寫一種內心深處的不服從。

科場鳴不平 考研甚寒冬:一戰成碩、一研為定

在一片躺平和45度人生的呼喊下,依然有很多人選擇不躺平,繼續選擇用最難的考試那條路來走出人生的新頁。沒有人應當嘲笑那些繼續奮鬥在內卷中的人。因為,選擇躺平和45度人生是無可奈何;選擇繼續內卷也是無可奈何。不同的無可奈何之間,從來沒有彼此為難,反而是多了很多理解。

在今年的388萬考研大軍中,很多不考研的人,在考場外,為自己的同學、舍友鼓勵加油。舉橫幅、獻花,這些溫馨的舉動讓剛從考研考場中出來的人倍感溫情。考研在中國已經高考化,依然很多人在這條路上打拼。一戰成碩、一研為定,成為今年的關鍵詞。內卷是不公平的,內卷也是極為殘酷的,但是似乎在目前和當下,沒有比內卷的考試更加公平的機制。殘酷的內卷反而最公平,這大概是人生最大的無奈。

所以,我們真的不難理解,為何今年的江西出現3位在職大專生被提拔為鄉鎮幹部時,會引起中國輿論的強烈反彈。中國青年人譴責的不僅是社會和機制的不公,他們其實是在捍衛看起來內卷、看起來很殘酷、但其實對他們又是最為公平的考試制度。他們對不公和不透明的譴責和發聲,是在捍衛自己的前途和作為底層人民的尊嚴。

力挺吳柳芳 封禁亦不悔:我們挺妳

2024年的中國互聯網,出現的明星人物大概是青年人吳柳芳。作為前體操世界冠軍,1990年代出生的吳柳芳沒有獲得光環,卻默默無聞生活、掙錢養家。她自己說,她只是一個世界錦標賽的小冠軍,無法跟拿到奧運金牌的大冠軍相比。所以,受傷退役後的她,開始開直播,用舞蹈來賺取流量。但這個舉動遭到指責,認為她傳播情色,兩度封禁吳柳芳。第一次解禁後,支持她的中國網民迅速用加關注、成為粉絲的方式支持她,一時間,她粉絲數量增加了好幾百萬。但不久前第二次封禁,將她的粉絲數也清空了。這引起了中國民眾特別是青年人的反彈。

官方不挺我們挺。很多青年人憤怒指責說,這就是荒謬的地方,一些人養情婦、包二奶沒有罪、沒有錯,吳柳芳這樣一個普通女孩為了掙錢養家跳舞,卻要被封禁、貼上道德標籤。這種雙重標準讓人看到的是虛偽、雙重標準和利用道德大棒綁架人。很多人將吳柳芳當作是自己的寫照,共情吳柳芳,認為支持吳柳芳就是支持自己。因為在內卷、生活不易的時代,吳柳芳的喜怒哀樂,也是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

青年創造時代:行政夾克與央視體

「近日,學生會主席XXX前往男生宿舍進行視察,深入調研男寢衛生問題,他希望,全體男生要乾乾淨淨做人;針對廣大男寢缺乏廁紙的問題,學生會主席指出,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走出寢室,感受校園之美;主席還和負責打掃男寢廁所的同學親切握手,表示:「我當學生會主席,你挑糞,但都是為人民服務、為同學服務嘛。」——畫面中的學生會主席,身穿中國大陸標準的行政夾克,手拿保溫杯,完全而十足的黨員幹部派頭;畫外配音一點不輸專業的中央電視台。

這樣的影片,在2024年開始風靡中國互聯網。年輕人特別是在校大學生,開始模仿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穿上行政夾克、拿起保溫杯、戴上眼鏡,將央視新聞的領導視察場景做成一個又一個影片。網民俗稱這種影片視頻是「央視體」。2023年,雲南昆明一個大學生,也是穿上行政夾克,拿著保溫杯,好友死黨配合,來了一次視察學校的排場。結果學校特別是食堂,真以為領導來了。大家紛紛表示,該同學的手勢、動作、表情,簡直和官員無異。自此,央視體影片在大學生中流行起來。可謂青年創造時代。

領導幹部身穿的行政夾克,成為中國新的身分符號。青年人去淘寶上買一個,穿起來,也用拍影片的方式過一把當官的癮,是娛樂、是搞笑。但是他們竟然學得惟妙惟肖,而且語言應用也如此專業,這其實反襯出中國官場語言的空洞和枯燥。青年人用行政夾克和央視體影片表達了對生活乏味的反彈,是對權力的諷刺與解構,其中更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心態:誰都能當官,誰都能做出央視的新聞,「換了我」也能幹得好。

青年人是中國社會未來最大變量

中國青年人在2024呈現了激情、溫情、共情的精神面貌。他們對社會公共事務不再選擇沉默和視而不見,而是開始以小共同體意識的自我與他者,來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而對官方嚴肅、宏大和正統主流的社會敘事,青年人開始巧妙保持了距離。央視體影片,雖然表面上是複製官方的傳播話語,但本質上卻是對這種話語的疏離甚至是否定。如果再把拒絕內卷、拒絕加班、拒絕買房、拒絕參與競爭的社會躺平族算進去,那麼中國青年人與既有社會運作體系之間,已經不是裂痕,而是巨大的鴻溝。

青年人毫無疑問將是未來中國的最大變量。這個變體現在,他們是有溫度、有理想、有衝勁的一群人,他們的悲情、共情、和激情,是有溫度的,對真善美充滿執著;對假惡醜充滿憤怒。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在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會對時代發出怎樣的吶喊。這就是不可測的青年變量。

作者》徐全  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新聞評論人。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破・地獄》有感
港人居台記事:自我提升與學習
台灣與中國的觀光人數差距 說明兩岸觀光產業的不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