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香港「盛事經濟」 何不看看日本?

香港體育館「紅館」外觀。(圖 : 維基百科)
香港體育館「紅館」外觀。(圖 : 維基百科)


早前有報導香港立法會議員組團到日本「考察」,團費人均五萬港元,大花公帑「公費旅行」質疑無可厚非,觀感不佳也小事一樁,但見議員依然堅持口硬,實在可笑,清晨六點到漁市場「視察」就是公務證明,起得早就不是旅遊。遙想今年初曾提到時下中國年青人「特種兵式」窮遊,主打一個早出晚歸行程緊密,何況漁市場天未光要到場本就是「仍有修為」,議員們的民情體恤可見一斑,高人幾等。

新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接位未幾,就迎來這批議員們大送「見面禮」,指俗稱「紅館」的香港體育館冷清,使用率低迷季間只得幾場演唱會排期,但不少歌手申請紅館檔期卻屢未如願,反觀鄰近地區經常有歌手舉辦演唱會,質疑局方寧願紅館「空蕩蕩都不接受申請」,香港舉辦演唱會配套不足云云。

一個大型演唱會場地佈置需時,舞台搭建和拆卸都以日計乃屬,香港甚至出名工作效率上乘,以別國無法類比的方法,大幅壓縮演唱會之間過渡需時。香港確實缺乏演唱會配套,但缺的是一類無需重新搭建舞台的小型場地,年內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結業拆卸,一下子失去就是幾個場地。舉辦一場演唱會需要成本控制,需要有一定觀眾量才承擔得起「大場」,香港今年大興「盛事經濟」,Taylor Swift未有香港演唱會說得像局方辦事不力,但放眼整個2024年,遠赴香港登台的歌手不在少數,世界知名如宇多田光、YOASOBI,就差在未有將舞台搭在「紅館」。

世界各地對大型體育租出作其他用途有其商業考量,會就申請者能否舉辦符合場地規模的活動,以維持場地的「高級別」,何況體育館本質是體育,本來場地租用上就以體育優先。放任場地隨便舉行活動,落得下場就是今年一場場「體育盛事」的實際寫照:一場足球傳奇表演賽,看一班年屆五十的中年發福消遣娛樂,票價最低六百,當然落得現場冷清。

既然都年末到日本考察,議員們何不順便觀摩日本「體育盛事」。每年過年前後都是日本學生運動大會的高峰期,足球籃球長跑排球等,社會各階層一同參與,將每個比賽都打造成一個品牌。就取長跑為例,賽道途經市中心,交通管制也就跑手途經的前三十分鐘開始,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一個半小時,市民旅客也便於觀賽。早幾年起在運動商業品牌牽頭下(台灣也若莫同期),將香港中學籃球打造成一個品牌,幾年下來有聲有息;同樣在大球場舉行,幾場香港足球賽凡有港隊,氣氛熾熱得毫不遜歐洲球迷文化。

文化底蘊是由培養和積累,每一個世界級歌手和樂團都經歷過小場洗禮,每每好高騖遠,總想一蹴而就,多請得幾人來充撐場面,又要看人面色,何不建立出一個屬於香港的品牌。

作者》布寒野  前香港網媒編輯,飄洋來台後繼續心繫家園。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香港雜記】90 後的香港電視劇回憶
【香港雜記】在城市中慢步 - 荃灣
通縮與生產過剩的惡性循環 2025中國經濟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