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日廠合併求生 國產政策扯後腿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日產正在協商,計畫合併以應對特斯拉及比亞迪,台灣向來不是汽車產業的中心,只能順勢而為,問題在於,政府無法拿出利多,吸引國際車廠來台設廠,又要讓產業政策也「抗中保台」,到時台灣的汽車產業恐怕比本田、日產還更快倒下。
台灣過往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對於汽車產業確實不上心,毫無長期戰略,在缺乏規模經濟、也沒有國家支持,靠著日本車廠也還算「有湯喝」的背景下,與主要汽車生產大國的差距慢慢拉開,加上進口車關稅降低,如今國產車市占率面臨僅剩半壁江山困境。
電動車掀起汽車產業新浪潮,特斯拉和比亞迪趁勢崛起,給老牌車廠偌大壓力,這當然是台灣的機會。但問題來了,政府做了什麼?扶植本土國產車?沒有;吸引電動車廠來台設廠?沒有;就連原本喊出「2040年禁售燃油車」政策,也沒有實質進展。
無力獨立扶植電動車,好歹選個盟友,至少不要被排擠。現今電動車兩大強權特斯拉及比亞迪,以台美之友好,加上台灣人這麼愛特斯拉,好歹也鼓勵特斯拉來台設廠吧!沒有。特斯拉不行,對岸的比亞迪呢?嗯,關乎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確,當然更不用想。
換言之,經濟部的汽車產業政策,除了沒作為,就是不用想,沒任何建樹就算了,當車廠好不容易做起來,還會搞個「抗中保台」的帽子給車廠戴,於是中華車代理的MG首當其衝,三陽的現代Custin也因配合原廠供應鏈,無端遭到波及,硬是多花4億元調產線。
講更直接點,當日本車廠尋求合併,以集中資源應對比亞迪、特斯拉時,台灣明明沒有日產、本田這樣的底,卻還可以對合作對象挑三撿四,遇到政治不正確,甚至用個「雙標」的自製率新規,間接逼車廠停產就範,有這種扯後腿的政府,汽車產業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