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大限逼近/專家喊話 減碳才有優勢

碳有價時代到來。聯合報系資料照
碳有價時代到來。聯合報系資料照

碳有價時代到來,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坦言,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成本一大衝擊,也是未來低碳市場入門票的考驗,惟有減碳才能獲得價格的優勢,低碳創新才能確保價值。

黃正忠表示,碳費不是完美的終點,而是一個好做的起點。起徵點價格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制度上路,且不會有回頭路,減碳要付的費用只會愈來愈高。

企業該怎麼辦?黃正忠指出,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應先降低碳費增加成本,包含能源管理,關掉不必要的燈,或是從綠電採購、設備更換、製程精進與低碳技術創新等做起。

勤業眾信永續轉型服務團隊執行副總經理李介文分析,企業須辨識自身碳排風險,加強組織內部碳管理架構、設定具體減排目標與時程、規劃減量行動、投資減碳技術、加強培養專業人才與進行氣候風險財務評估等。

李介文指出,企業可以把低碳轉型視為投資策略,碳費作為碳排管理政策手段,已受碳費納管的企業,應分析組織內部排放熱點,規劃各面向減量措施,例如使用低碳燃料、再生能源;評估企業減碳潛力,最大化爭取優惠費率。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曾于哲表示,大企業(即徵收碳費的最終客戶)先要看懂碳費課徵門檻,若逃避減碳,未來產品含碳量超過一定程度,市場上反應將是「一翻兩瞪眼」,可能直接淘汰。

中小企業部分,曾于哲則提醒,公司要先確定自家產品特性是否會讓客戶繳交高昂碳費,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產品競爭力,在碳費時代,更應確定要把錢用在刀口上,是要投入設備或研發創新,就顯得相當重要。

資誠普華綠色科技公司董事李宗哲表示,台灣大企業對於碳費已準備並規劃許久,不過真正挑戰是未來2031年碳費將來到1,200-1,800元,將是四至六倍,衝擊才會加大。

李宗哲建議企業仍要趕緊把握這段準備期,未來費用高低將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折抵多寡影響,若CBAM承認比例少,未來碳費恐會按照較高的數字走,反之則亦然,因此企業要更積極投入能源轉型、節能減碳等目標,將來的競爭力從此高下立判。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網許願推梅粉調味料 知名品牌「小磨坊」回應了
辦公室1免費小物「可判斷拿的人年齡」 眾讚:好用
不只台灣!日本房子也變貴 專家揭高房價主因
陳喬恩控「知名麻辣鍋店」用餐規定太跩 反挨網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