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易喘、呼吸困難⋯醫揭肺阻塞「4高」危機:增●●倍心血管風險

62歲李先生長年受慢性肺阻塞疾病(COPD)所苦,平常有咳、痰、喘症狀卻輕忽其嚴重性,直到某日夜咳不止且無法呼吸,才緊急由家人掛急診送醫,入住加護病房,幸好從鬼門關救回。然而,他在1個月內又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險送命,胸腔科醫師指出,慢性肺阻塞初期多無明顯症狀,但經過長時間的呼吸道發炎反應,可能提高其他共病機率。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委員、北榮呼吸治療科主任柯信國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佔國人10大死因中第9名,每年有超過6,000人因此死亡。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肺部相關疾病包含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肺癌、肺炎的死亡人數,共計33,214人。

柯信國說明,肺阻塞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不可逆且無法根治,更具有高死亡率、高住院率、高惡化率、高共病率的「四高危機」特性,高達9成主因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一旦下呼吸道慢性病變而導致氣道受阻,造成嚴重肺阻塞,可能因此呼吸衰竭並危及性命。



肺阻塞增心血管共病風險

近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進行全台12家醫院、共1,051名肺阻塞病人進行最新的「台灣肺阻塞風險暨照護普查」,調查結果發現:

  • 肺阻塞高風險族群,疾病再次惡化機率為低風險族群的9倍

  • 肺阻塞病患若有心血管疾病,再惡化風險更增加4.4倍

  • 從未吸菸者,相較於已戒菸、持續吸菸的肺阻塞病患,惡化風險下降29%

  • 肺阻塞病患已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比未接種疫苗者的中重度惡化風險降低13%

對此,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北榮胸腔部主治醫師周昆達表示,肺阻塞的高風險因子包括:頻繁咳痰、易喘、胸悶等明顯呼吸道症狀,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心血管共病,肺阻塞惡化史如急診、住院或反覆使用口服類固醇和抗生素等。他提醒,若肺阻塞持續惡化,就可能需急診或入住加護病房,並使用口服類固醇、抗生素來治療。



肺復健有助訓練肺功能、活動力

「肺阻塞在治療上,肺復健也是關鍵之一。」柯信國解釋,由於肺阻塞病患常有痰多、活動後容易呼吸喘、肺活量不足的情形,影響日常活動量。肺部復健運動是藉由呼吸訓練搭配肢體運動,來增加肺活量及活動耐力,也就是針對肺功能喪失或退化所進行的復健治療。

柯信國提到,病患從還在加護病房時,到出院居家照護,都可執行肺復健,會由專科醫師根據病患當前的病況,設計不同的復健步驟流程,「舉例來說,還在加護病房躺著插管的病人,可以開始做上下肢運動,或用腹式呼吸訓練吸氣吐氣。可以起身的病人,則可從練習坐在床緣,慢慢進展到下床活動。」

然而該報告發現,接受肺復健者與未接受者相比,中重度惡化風險下降34%。柯信國指出,目前僅有2成患者執行肺復健,顯示要降低肺阻塞的風險,仍需加強提升病識感與積極推廣肺復健,建議民眾可透過「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進行肺功能篩檢,是否有肺阻塞罹患風險並進一步檢查。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感冒後咳嗽一直好不了⋯久咳不癒怎麼治療?醫:先看你是乾咳還濕咳
爬樓梯就喘、運動超痛苦⋯醫師教「日常3招」呼吸就能強化肺功能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痰多易喘、呼吸困難⋯醫揭肺阻塞「4高」危機:增●●倍心血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