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有感
這套是香港少有談生死議題的電影。總體而言,故事情節老套易猜,但演員安排、節奏、運鏡、取景,還有開場有個把喪禮搞成粉絲見面會的搞笑情節,我覺得都是好的。
故事橋段整體相當老套,老頑固文哥家庭不睦,文哥對外人拍檔道生由厭惡到親近,最後甚至代其主持喪禮。劇情有其中兩處特別突兀,第一是道生接做木乃伊案件,文哥極度反對,卻突然出現救場;第二是文哥女兒阿玥做小三情節,好像想突顯她受父權和日常面對生死的壓迫,最後卻成為文哥表達對其關愛讓其釋懷的情節。還有道生女友懷孕、志斌老婆揭破他受洗等劇情,均略嫌欠缺說服力。
演員演技方面,整體不過不失,朱栢康的哭相稍微出戲;黃子華的語調很黃子華,特別講「咁嘅」收尾的時候。唯一突出的,是演要求將兒子做木乃伊的母親,不論在找道生談時的愁容、對著兒子棺木的悲傷都做得非常到位。
再談電影所表達的,我的理解是「活人也需被超渡」- 如何讓生者釋懷是面對死亡的最大議題。道生從唯利是圖轉變到開始會為人著想,印象最深就是他偷偷讓一個女人進靈堂看她的人,即使其家屬威脅利誘他阻止那女人。另外,文哥在父權和宗教傳統下,傷害了兒子和女兒一生,死前透過讓兒女主持喪禮的破地獄儀式,來讓他們感受愛與釋懷。
同行友人跟我分享,她感覺到整個電影充滿父權色彩,例如女兒在家中都是當忍耐的角色,為維護父親堅守的傳統而罵哥哥,反被父親喝止;哥哥在文哥病倒時離開,獨力照顧父親;人生受盡父親對她的歧視和壓抑,最後一封告解信就好像要原諒父親等,這些情節都讓她很不適。我沒有把父權色彩看重,始終電影主軸是談生死。但這讓我反思,作為父權體制下相對優勢者,我難以察覺更細膩的父權體現,例如電影中阿玥被正印掌摑,友人說在中國電影裡,這種小三情節已經是兩女合力對付男的,因為搞不好是男的欺騙她們,為什麼還要強調是女的錯?
最後是觀後的反思。大部分人一生可能只有幾次面對至親離世的經驗,不論是在生的或即將逝去的,都不懂如何好好道別,訴說自己在關係中的愛與困惑,生者因而留下一輩子的懊悔。活在當下、愛要及時等道理大家都明,但要如何做到才是問題。在華人文化中,含蓄隱晦的愛是慣習,除非在親密關係裡,很少人會在日常中表達愛,或是跟至親談論關係裡的問題。
這電影或許會令人有些共鳴,覺得死前寫個遺書還是能訴說愛令親人釋懷,但是否能更進一步?生前告別式是近年常見的活動,在世時模擬死一次,就有機會給人們藉口對親朋好友訴說愛;有朋友為父母做家族史的研究,過程也令親子互相了解,更有機會觸及到關係矛盾點,從而化解矛盾並讓關係昇華。
今年有已經移民的朋友,因為父親疑似患上癌症,成了他和母親的共同擔憂,也成了他們母子釋懷的契機:在電話裡談到對父親生死憂慮時,朋友有感自己無法即時在他身邊陪伴他們,也沒盡責養育父母的責任,因此感到愧疚;母親也愧疚讓兒子獨力承擔兩老的生活,怪責自己能力不足,沒讓他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彼此哭訴自己的心聲,隔空哭作一團,感覺釋懷了。但朋友對患病的父親,仍然未有進一步表示。父子之間的情感似乎還需要探索用什麼方法訴說,才不會讓兩者都尷尬不適。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港人居台記事:自我提升與學習
台灣與中國的觀光人數差距 說明兩岸觀光產業的不公平競爭
在台港人的快閃台南之旅